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开发、改造和利用越来越大,由于人类一味地索取,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不断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逐步被提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日程上来。保护环境,教育为先,这是正确处理环境与教育关系的准则。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要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基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是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鉴于此,笔者在搜集整理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展开相关研究和调查,发现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除绪论和结束语外,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主要介绍了环境、环境意识的定义,并将环境意识与环保意识进行区分。第二部分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的意义。主要从历史学科自身、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我国环境教育事业发展三方面展开论述。第三部分为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与环境意识培养相关的内容资源。从政治军事类、经济生活类、思想科技文化类等不同角度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关环境意识培养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以表格形式进行呈现,便于浏览。第四部分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笔者所在实习学校的初中部为例,调查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的培养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分析,发现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五部分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应注意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批判性原则等五大原则,并结合一定案例进行说明。第六部分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的策略。主要从教师与教材、课上与课下、考评与监督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历史学科涉及内容广泛,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与环境意识培养相关的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对历史学科教育作用的极大发挥,也有利于推进我国环境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当然,环境意识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为了培养我国民众的环境意识,仍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