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一直被倡导和推广,然而现实中语文课堂教学状况仍脱离不开原有的“教师主导”,课堂上教师解读文本,侃侃而谈;学生配合教师,充当“看客”。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单方面讲授现象由来已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一厢情愿地教与讲,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因而,初中语文“学习指导型”课堂以其自主性、活动性、探究性等特点,被大力提倡,这样一来,对初中语文“学习指导型”课堂概念的界定,提出的意义以及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等方面,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结语。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弊端进行剖析并作原因分析。从“对话式”教学的弊端、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以及当代初中生语文学习状态的审视三方面出发,剖析当前语文课堂教与学的关系。第二章是对初中语文“学习指导型”课堂提出的意义与基本要求进行归纳分析。本章结合大量一线教学案例,对初中语文“学习指导型”课堂的相关概念作具体阐释。第三章基于课标、教材、学情三方面依据,结合大量一线教学案例,对初中语文“学习指导型”课堂的教学流程进行归纳,并基于学情、立足文本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有效性”的要求。本章认为初中语文“学习指导型”课堂的流程和设计既要基于学生认知现状,又要立足文本特征。第四章为本文重点,以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为依据,对初中语文“学习指导型”课堂的实施过程进行探讨和研究。本章从“前课堂”“正课堂”“后课堂”三个方面强调教师课堂活动设计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旨在为初中语文“学习指导型”课堂的开展在实践层面提供一些参考。第五章从语文课堂学习方式和语文学习能力两方面对初中语文“学习指导型”课堂的实践成效作具体的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