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对心经积热型婴幼儿睡眠障碍的短期及长期临床疗效。为临床婴幼儿睡眠障碍提供一种切实有效、便于推广的推拿处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案,将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患儿,符合心经积热型婴幼儿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72例患儿纳入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方案,将受试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小儿推拿教材中心经积热型夜啼基本方进行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导赤散加减。两组均进行临床宣教,分别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1个月随访时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分别对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证候进行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①疗效: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临床治愈4例(13.33%),显效22例(73.33%),有效3例(10.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18例(60.00%),有效9例(30.00%),无效3例(10.00%),总有效率90.00%;治疗组短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临床治愈4例(13.33%),显效18例(60.00%),有效5例(16.67%),无效3例(10.00%),总有效率达90.00%;对照组临床治愈0例(0.00),显效13例(43.33%),有效10例(33.33%),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小儿推拿及药物治疗组在改善主症入睡困难、夜间睡眠时间、夜醒次数、再入睡时间、惊叫/哭喊、翻转/摇头,及次症面红、烦躁症状上,(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具有可比性。说明无论是经推拿治疗或者是对照组药物的治疗对这些症状的改善均是有效的;小儿推拿组及药物治疗组对次症便秘症状的治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可比性,说明小儿推拿组及对照组导赤散加减对便秘的改善是无效的。③治疗后组间比较:小儿推拿组在改善主症入睡困难上,优于口服导赤散组(P<0.05));对夜间睡眠时间、夜醒次数、再入睡时间、惊叫/哭喊、翻转/摇头症状的改善两组疗效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善次症小便黄症状上,口服导赤散组优于小儿推拿组(P<0.05),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改善面红、烦躁方面小儿推拿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小儿推拿治疗心经积热型婴幼儿睡眠障碍,短期作用显著,长期疗效稳定,总体疗效优于口服导赤散组。2.小儿推拿可明显改善中医症状,具有无痛无创、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易于患儿接受的特点。符合儿科临床实际,发挥中医药优势,体现了中医药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