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谓语在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称谓语可以说是非常古老且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类词汇。横向来看,称谓语涉及语法、词汇、语义等各个层面,同时称谓语跟社会学、文化学、哲学、史学、美学等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向来看,称谓语历经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洗礼,在不同的语言中,不论是单个的称谓语,还是整个的称谓系统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透过它可以窥见语言、社会、人类文明在历史中的发展轨迹。本文中,我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英语中的称谓语加以比较分析,希望能为称谓语的应用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发。认知语言学虽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它已经被应用到很多语言问题的解决中去,在本文中我将致力于找到认知与称谓语之间隐藏的关系。认知对语言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认知是如何影响称谓语的生成和发展的呢?这是我在本文中要探讨的问题。在本文中我在进行汉英称谓语对比分析时所运用到的认知语言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包括意象概念、象似性、隐喻等。通过阅读大量专著及论文,再加上我个人的思考,我在论文中持以下观点:汉民族在认知上重二元的依存和统一,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神、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是可以合而为一的,汉民族在认知上重视直觉,以感性认识见长,强调对客观事物的临摹,并且倾向从整体上认识事物,重统一,重共性。西方民族强调二元的并存与对立,擅于从理性上认识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抽象思维发达,分析能力较强,认识事物时着眼于事物的特殊性。这些认知上的分歧导致汉英称谓语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差异。在本文中我将从亲属称谓语、非亲属社会称谓语和姓名三方面对汉英称谓语加以比较分析,探讨认知对称谓语的影响。当然,认知不能解释所有问题,这是无庸质疑的,把一切都归结于认知可能会导致我们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在这里,我只探讨导致汉英称谓语出现差异在认知上的可能因素,随着更多语料的发现和语言学以及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很多曾经我们认为是正确的结论将被推翻,很多新的假设和猜想将被验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更正错误,不断发现真理,我在本文中的观点在将来有些可能被推翻,有些可能被证实,但无论怎样,希望今天我所做的这一点点工作能为语言学的研究以及语言教学的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