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跳对悬吊大鼠骨密度、生物力学指标及股骨Runx2mRNA表达的影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纵跳运动模式对尾部悬吊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2、探讨纵跳运动模式对尾部悬吊大鼠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   3、探讨纵跳运动模式对尾部悬吊大鼠股骨中Runx2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1、建立大鼠纵跳运动模型和尾部悬吊模型,将24只4周龄SD大鼠分成三组,每组8只,经过8周运动和2周尾部悬吊后测试各项指标。   2、用游标卡尺测量左侧股骨和胫骨的长度、远端厚度和宽度、近端厚度和宽度、中段厚度和宽度。   3、用Hologic Discobery A骨密度仪扫描股骨、椎骨骨密度。   4、运用三点弯曲实验和压缩实验测量各生物力学指标。   5、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左侧股骨干骺端Runx2mRNA表达,同时检测样品GAPDHmRNA量作为内参照进行样本目的基因的相对定量检测。   结果:   1、大鼠体重比较:纵跳尾吊组和游泳尾吊组的大鼠体重在8周训练后均小于安静尾吊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经过两周悬吊后各组大鼠体重又无显著差异(P>0.05)。   2、大鼠股骨、胫骨形态变化比较:纵跳尾吊组的几项指标与安静尾吊组相比有一定的增高趋势,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大鼠股骨骨密度的比较:纵跳尾吊组股骨骨密度要大于安静尾吊组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游泳尾吊组股骨骨密度与安静尾吊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但有下降的趋势。   4、大鼠椎骨骨密度的比较:纵跳尾吊组椎骨骨密度要大于安静尾吊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泳尾吊组椎骨骨密度与安静尾吊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有轻微下降趋势。   5、大鼠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比较:纵跳尾吊组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与安静尾吊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游泳尾吊组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与安静尾吊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6、大鼠椎骨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比较:纵跳尾吊组椎骨骨生物力学指标与安静尾吊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游泳尾吊组椎骨骨生物力学指标与安静尾吊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但有略微下降趋势。   7、大鼠股骨Runx2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纵跳尾吊组股骨Runx2mRNA表达水平要高于安静尾吊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泳尾吊组股骨Runx2mRNA表达水平与安静尾吊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下降的趋势。   结论:   1、8周游泳运动对尾部悬吊大鼠股骨和椎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指标以及股骨Runx2mRNA的表达都无显著影响。   2、8周纵跳运动对尾部悬吊大鼠股骨和椎骨骨密度以及股骨Runx2mRNA的表达有显著影响,对骨生物力学指标影响不显著但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纵跳运动可以预防失重性骨密度下降。   3、与游泳运动相比,纵跳运动对预防尾部悬吊所造成的骨代谢能力下降效果更显著。   4、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5、纵跳运动是一种较好的预防失重性骨密度减少的方式,对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对骨代谢的影响都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毕加索、蒙克、丰子恺和林风眠为研究对象,探讨与分析了童年经验对著名画家的影响,及其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在本研究中,首先对所选取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内地西藏班是我国的一项民族教育政策。处于多元文化教育环境下的内地西藏班教师是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在课堂上和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教师们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更适宜,是承待探讨
美国爱达荷州一对夫妇为解决气候危机,研发出可铺设在公路表面的太阳能板,不仅可供汽车安全行驶,还可为电动车自动充电,甚至可消除路面积雪。未来若全美公路铺上这种太阳能板,估计
为使电池储能系统简单有效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功率优化模型,以及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实用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电池储能系统实
重点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控制办法。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控制的三个坏节事前预控、事中管理、事后验收。从而,达到工程质量控制目的。
自汉始,《诗经》就经常成为图绘的母题。南宋年间,宫廷的士人画家马和之,受高宗诏命制作了一系列的《毛诗图》图释《诗经》。此系列图卷日后成为中国美术史研究不可绕过的经
美国科学家日前提出一种设想:从地球向太空释放的红外能量具有可用于发电的潜力,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一直被忽略”的可再生能源。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
自“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其真实性一直争议不断。目前关于“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机制主要有“直接启动说”和“心境一唤醒一偏好说”两种观点。直接启动说认为莫扎特音乐之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一次急性运动和耐力训练组运动前、中、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心肌IL-6、GP130和LIFR的表达情况,比较急性和慢性运动情况下三者表达的规律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具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