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同期表面置换术后有效减少隐性失血的患肢体位。 方法:选取包头市中心医院骨关节科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以双膝骨性关节炎收入院并拟行双膝关节同期置换的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0岁-77岁,平均年龄为64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分成三组。A组(10例)体位:术后双髋关节摆放于屈曲抬高300,双膝关节均摆放为伸直位。B组(10例)体位:术后双髋关节摆放于屈曲抬高300,双膝关节均摆放为屈曲300。C组(10例)体位:术后双髋关节摆放于屈曲抬高300,双膝关节均摆放为屈曲450。术后三组均不放引流管,采用棉垫全长加压均匀包扎,且试验干预于术后4小时结束。记录各项测量值并对三组隐性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和膝关节肿胀程度、感染率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A组隐性失血量(1036±251)ml,B组隐性失血量(990±261)ml,C组隐性失血量(922±213)ml。三组间差异经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26.8±3.7)天。B组住院时间(26.1±4.3)天。C组的患者住院时间为(26.4±3.9)天;三组间分别比较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五天,A组双膝关节周径肿胀值为(5.2±2.6)cm,B组双膝关节周径肿胀值为(4.6±2.4)cm,C组患者的双膝关节周径肿胀值(3.8±1.9)cm,三组间差异经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分别比较时,双膝关节的肿胀程度比较时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俩组比较后,膝关节肿胀程度的比较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C三组的患者均无感染发生,三组间分别比较后,感染率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后髋关节处于同一体位时,膝关节伸直位较屈曲位隐性失血量多、膝关节肿胀程度高,对患者早期康复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屈曲位时,屈膝450较屈曲300隐性失血量少,膝关节肿胀程度轻,对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