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用来评价地震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的影响。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地震作为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其带来的生态环境灾难巨大,地震灾害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目前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它拥有海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传统的评价方法在速度、精度等方面面对地球数字化、信息化时已显得有些落后,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管理分析、模拟地理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提供了强大而有力的工具。遥感技术是现阶段公认的用于灾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遥感影像则是灾区生态环境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多源遥感影像在灾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以汶川地震灾害区域为研究区,利用ERDAS作为技术工具,对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后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结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RS的灾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结合研究区地震前后标准地图分幅Landsat TW/ETM影像、常规图件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地震灾害生态环境影响情况,计算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影响变化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震灾害对各个指标子系统的影响。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以遥感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利用遥感数据的及时、详细、准确且经济的的特性,以ERDAS软件作为平台对地震灾害前后数据进行解译,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处理数据,适应了当前遥感技术的发展需要。(2)以2006年国家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为参考,结合地震灾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特殊性,建立了新的地震灾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评价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实地评价。(3)遥感解译出灾区林地面积从1794606.9 hm~2减少到1744297.9 hm~2,减少面积50309 hm~2,面积灾害灾变率2.80%,草地面积从764830.1 hm~2减少到747951.2hm~2,减少面积16878.9 hm~2,面积灾害灾变率2.21%,耕地面积从616534.5 hm~2减少到609840.7 hm~2,减少面积6693.8 hm~2,面积灾害灾变率1.09%,水土流失面积从灾害前13434800 hm~2增加到灾害后14916000 hm~2,增加面积1481200hm~2,面积灾害灾变率11.03%,堰塞湖迹地面积33491hm~2。(4)对生态环境影响变化度进行分等,一共分了五级:无明显变化、略有变化、变化较大、明显变化、显著变化。随着生态环境影响变化度值的增大,生态环境状况从无明显变化到逐渐变化明显直到显著,反映了每个阶段的生态环境影响情况。(5)利用评价模型计算出灾害前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为:19.74,灾害后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为18.95,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变化度值为0.79,属于生态环境影响变化度明显变化的等级,且偏接近于显著变化一端,即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变差。评价结果从总体上表示出了汶川地震对汶川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情况。基于遥感与传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相结合的地震等地质灾害评价是灾害后中小尺度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和评价的有效手段,有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这种评价技术具有数据获取相对容易、信息丰富、客观、分析快速的优点,同时又可以可实现全空间区域的定量表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将在地震灾害后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恢复重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