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及其方法论意义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h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哲学的日常生活转向是引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标志。在意识到日常生活遭到科技理性的俘虏以及异化时,哲学界从多方面开展日常生活批判。其主要关注点是生活世界、语言形式、在的意义等,他们以“否定”、“批判”的口吻指出,要扬弃一个旧世界,开辟一个“为我们而存在”的新世界。日常生活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经验背景,根据其在社会学史上的发展逻辑和理论构造,日常生活研究在可划分为缺位、失落以及本体三个阶段。在缺位-边缘化阶段,实证主义、功能主义、客观主义等学术流派占据主导地位,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上,追求事物的内在本质是这一阶段的研究特征,日常生活处于被埋没和隐匿的地位,显示不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在失落-零碎化阶段,日常生活试图摆脱“社会本质论”的束缚,开始向日常理解、日常交往等微观领域迈进,强调日常生活的过程性、流动性、可理解性,日常生活在系统结构论的背景下寻找发展生机;在兴起-本体化阶段,日常生活开始作为“主角”身份登上社会学的舞台发挥作用,其本体性特征在社会学研究中逐渐突显,日常生活被视为社会第一实在,日常经验现象、实践逻辑、连续性在场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得到分析和扩展。在此背景下,针对日常生活的方法论讨论和研究呈现多元化态势。传统上的一元论或二元对立论已经淡出当代社会学研究,越来越强调关系论或者二元互构论,微观主体参与的日常实践和交往得到重视,主张主体策略基础上的过程和结构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在当代社会学中很难找到试图用单一方法构建日常生活理论。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种特殊经济成分的私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表现形态,小至影响工人自身,大至影响社会关系,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经典古诗词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比重。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学力实际,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多元阅读中完成学习目标,
民国时期,面临“千百年来未有之变局”,救亡图存成为当时中国精英阶层的主导意识,在进行中外社会发展的比较中,现代社会成为摆脱传统、走向未来的方向与目标。陈达作为中国的第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蒙古人离开他们世代生活的草原,流动到城市中重新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与其他流动人口相比,蒙古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会面临更多的问题。他们如何在城市中生存
学位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转型的加速和家庭结构的变迁,我国“啃老族”数量出现日渐增长的态势,许多处于青年阶段的人他们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却不能独立,不管自己是否已经参加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大国,农村农耕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影响至深,“三农”问题也一直是中国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经历解放后的大集
采用陈仁杰、钱海雷等改良的综合指数法对黔江区4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该方法采用了转换指数法、加权平均法、最差因子判别法和内梅罗法等综合指数计算方
提出一种扁壳弯曲分析的混合样条元法,应用三次B样条函数构造出弯矩、扭矩、薄膜力和横向位移场函数.根据混合变分原理,推导出扁壳弯曲问题的二类变量混合样条元方程.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