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FH)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所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可分为两类:一是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另一种是非创伤性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酗酒和接受激素治疗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好发年龄为30~50岁,男性多见。本病一直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难治疾病,尽管各种保头治疗的疗效不断提高,仍有许多患者的股骨头会进展到塌陷,髋关节功能严重受损。其原因包括治疗时机及技术选择不当,未得到正规治疗及坏死面积过大等。因此,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晚期(ARCO分期Ⅲ(B、C)期及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常用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类型为金属对金属的表面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骨水泥型、生物型及混合型)。目的评价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共选用东直门医院从2008年03月~2009年0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26例,获得随访22例,随访时间1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并比较。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分期Ⅲ(B、C)期及Ⅳ期)患者采用人工假体治疗,16例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1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两组共26例患者,2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2个月,22例无切口感染,无假体周围骨折,无一例死亡。获随访22例患者术前平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44.7分(36~55分),术后髋关节表面置换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0.8分(77~98分),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 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8.9分(72~92分),91%的患者术后无需止痛药物治疗,总优良率为90.9%。术后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假体脱位、髋部和大腿痛等并发症的出现率相对高于髋关节表面置换组;髋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年纪轻,活动量大,假体磨损大术后易出现无菌性松动及假体周围骨质增生。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ARCO分期Ⅲ(B、C)期与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靠方法。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失血少,髋关节活动度好,脱位发生率降低,并发症较全髋关节置换少,适合于髋关节畸形较轻,局部骨质好,尤其是年轻和活动多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适于骨质差(股骨头有大的囊性变、坏死累及股骨颈、股骨颈创伤病史)及老年患者。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创伤小,能保留较多股骨侧骨量,早期疗效两者无显著差异,为年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下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对于年轻患者能部分地替代常规全髋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