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击是引起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故障类型,输电线路防雷工作的展开依赖于完善的雷害风险评估体系。目前,评价输电线路雷害风险的主要指标是雷击跳闸率,因此,精确计算雷击跳闸率对于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雷电参数是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参数,包括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概率密度函数和雷电流波形三个方面。随着我国雷电定位系统相继建成,雷电参数的统计工作逐步展开,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统计精度和合理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以雷电参数为研究对象,围绕如何提高雷击跳闸率计算精度的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采用网格法统计线路走廊地闪密度的合理性,指出网格法的统计结果可能出现相邻杆塔的地闪密度差别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按档距统计地闪密度和按杆塔统计地闪密度的统计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对某线路的地闪密度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按杆塔统计和按档距统计的地闪密度都呈现出连续的变化方式,不会出现相邻杆塔间地闪密度差别较大的情况。其次,基于海南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和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两种统计方法对雷电流幅值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广义极值分布在所有参数估计模型中的拟合均方根误差最小,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拟合均方根误差小于参数估计,但其概率密度函数形式较为复杂。采用不同雷电流幅值概率密度函数计算了典型杆塔的反击跳闸率和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表明,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越低,雷电流幅值概率密度函数对雷击跳闸率的影响越大。最后,对目前常用的三种雷电流波形的数学模型进行比较,得到Heidler波的波形与典型的负极性首次回击雷电流波形更为接近的结论。引入遗传算法解决Heidler波的参数求解困难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得到的Heidler波参数估计结果与F.Heidler提出的图解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从理论和仿真两个方面分析Heidler波的各项参数对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雷电流波头陡度对反击耐雷水平有直接影响,但对绕击耐雷水平几乎没有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Heidler波波头时间常数的增大,反击耐雷水平逐渐增大;而随着Heidler波雷电流陡度因数的增大,反击耐雷水平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