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安徽花鼓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娄楼为个案进行研究。以她身份的界定、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身份里较为独特的专业性以及对于“冯派”花鼓灯的代表性为切入点展开探讨,主要探讨她在安徽花鼓灯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传承、发展以及传播作用。这种探讨并非是停留在事实陈述层面,而是运用了跨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娄楼对于安徽花鼓灯的现实作用,以观视其内在规律,从而对代表性传承人形成更为全面、准确的认知,为后续非遗传承人的评定以及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形成可借鉴、可参考的成功案例。论文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研究娄楼这类代表性传承人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着重介绍了该对象的研究现状及现有研究的不足。第二部分为第一章,本章以娄楼代表性传承人身份为切入点,通过界定该身份以及分析影响该身份形成的客观因素,从而了解娄楼的独特性和代表性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的重要价值。第三部分为第二、三、四章,通过论述娄楼在安徽花鼓灯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传承、发展、传播作用以及其内在规律,来探讨娄楼五十多年来对于花鼓灯传承及保护工作做出的杰出贡献。她作为“冯派”花鼓灯的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多位艺人流派的活的载体,如何在保持花鼓灯风格性以及核心技艺不丢失的情况下,将花鼓灯的动作、审美做出与时俱进的发展及创新,以增加安徽花鼓灯的丰富性、多样性、技艺性、观赏性以及源源不断发展动力。在这一部分以史料搜集与考证为基础,综合运用口述史、舞蹈生态学以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力求完整、客观、多维度、点面结合的分析娄楼对于安徽花鼓灯的现时作用。并在其中通过历时性与共识性的分析,为本文最终结论夯实基础。第四部分为结语,在这一部分以娄楼的个案研究为切入点,由点及面的分析代表性传承人身份认定的必要性以及可操作性,为后续非遗传承人的评定以及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借鉴、可参考的成功案例。本文力图摆脱一般个案研究的套路,重点分析娄楼对于安徽花鼓灯的历时性作用、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规律,以及该群体对于非遗保护工作的突出贡献。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非遗保护工作的进行能够贴近现实发展情况,动态地、立体地、全面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