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氟类化合物(PFCs).六溴环十二烷(HBCDs)被称为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它们和传统的POPs一样可以进行生物富集、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具有半挥发性(可远距离传输)和高毒性(在一定条件下形态之间可以转化、致癌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然而,我国对PFCs和HBCDs的生物富集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因此,本研究采集了13种水生生物,系统地研究了黄河口水生生物中的PFCs和HBCDs的浓度分布和同系物组成;利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法确定了各种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层次,探讨了PFCs和HBCDs在水生生物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迁移。本文主要取得成果如下:(1)PFCs在所有水生生物样品中均被检出,浓度范围为0.74-12.93ng/g湿重,香螺的PFCs浓度最高12.93ng/g,相比较毛蛤在13种生物中PFCs浓度最低0.74ng/g,且PFCs在生物体中的富集程度依次是肉食性>杂食性>滤食性,在本研究探讨的PFCs的14种同系物中其中PFOA浓度最高,13种水生生物中白蛤PFOA所占比例最高,占其它所有同系物总量的61.7%,其后依次为PFBA和PFDoDA,而将PFCs的同系物分为PFOA和PFOS-,水生生物体内PFOA浓度大于PFOS’浓度。结果表明PFCs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富集放大;(2) HBCDs在13种水生生物中的浓度范围为72.16-668.22ng/g脂重,文蛤检测到的浓度最低为72.16ng/g(脂重),海螺浓度最高668.22ng/g,同样,在对生物食性分析中得出结论,HBCDs在肉食性生物中的富集程度大于在杂食性生物和滤食性生物中的富集程度,HBCDs的异构体中,a-HBCD为主要污染物在42%-93%之间,β-HBCD在有些生物中没有检测到,同时,它也是三种同分异构体含量最低的;(3)利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技术构建了13种水生生物的营养级层次结构,研究发现当地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富集模式与生物对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富集模式相近。说明通过对生物种营养级层次结构的建立,能够帮助预见各污染物在物种之间的浓度差异。另外,计算了本研究食物链上PFCs和BCDs各单体及总浓度的值,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在该食物链上各污染物的生物放大能力。本研究指出,食物暴露(碳源)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由于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过程与稳定碳氮同位素富集过程是同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