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也是天然的固体水库,为径流提供重要的淡水资源。祁连山蕴涵丰富的冰川资源,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祁连山冰川大面积退缩,冰川变化对区域水资源变化产生一定影响。如何有效监测、评估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响应与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是祁连山冰川研究的一个重点,可为当地生态发展、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分析了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与物质平衡变化。结合气象因子与冰川自身属性等影响因素,探讨了祁连山冰川变化时空异质性的原因。利用温度指数模型,模拟了冰川年物质平衡,计算冰川融水,分析了冰川消融对祁连山不同区域径流的影响。本文初步得到的结论如下:(1)2020年祁连山冰川总数为2523条,面积为1470.05±97.99 km~2。规模上<0.5 km~2的冰川数量居多,占冰川总数的74.60%,面积却只有总量的19.71%,>1.0km~2的冰川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6.38%,数量却只占冰川总数13.83%;冰川分布在海拔4021-5769m的区域,集中在海拔4700-5300m的区域,其中海拔4900-5100范围内,面积最大(1021.59km~2),海拔5300m以上的区域中冰川面积最小(20.10km~2)。冰川平均坡度与数量呈明显的正态分布,祁连山冰川多发育于坡度在20°到35°之间,占冰川总量的77.30%。将祁连山分为东、中、西三段,冰川面积分别为49.41km~2、752.17km~2和668.47km~2。将祁连山分为11个子流域,其中其中疏勒河(5Y44)河流冰川面积和数量最多,有冰川624条,面积为471.09km~2,巴音郭勒河流域(5Y59)冰川面积和数量最少,有冰川9条,面积仅为1.85km~2。(2)1970s-2020年,祁连山冰川共消失298条,面积退缩516.89 km~2,平均退缩率为0.54%a-1,冰川平均面积从0.70 km~2减少到0.58 km~2。统计不同规模下冰川面积的退缩速率,结果显示所有规模下冰川都呈现出明显退缩,面积变化率随规模增大而减小。冰川集中区海拔在祁连山东段和中段都逐步升高,西段几乎不变;随海拔升高,面积变化变化量先增大后减少;在流域尺度上,东部流域冰川退缩面积最小但退缩率最高。(3)2000-2014年,冰川表面平均海拔降低5.13±0.56 m(0.37±0.04 m a-1),呈明显物质亏损,平均冰川损失为0.31±0.04 m w.e a-1;随着海拔的增加,冰川亏损的速率逐渐减小,4100m冰川表面高程下降速率最大,海拔接近5300m时,冰川表面高程变化趋于0;东部冰川减薄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平均减薄率分别为0.61±0.04 m a-1,0.43±0.04 m a-1和0.27±0.04 m a-1;在流域尺度上祁连山东部大通河流域冰川减薄最快,为-0.62±0.06 m a-1(-0.53±0.06 m w.e a-1),西段鱼卡河和塔塔棱河减薄最弱,为-0.15±0.05 m a-1(-0.13±0.05 m w.e a-1)。(4)祁连山冰川面积和物质平衡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性,这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1979-2018年祁连山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在近40年来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分别为0.56°C/10a和13.2mm/10a)。气温变化的空间差异自东向西显著增大,快速升温区集中在东部。降水变化较为复杂,东部地区略有减少,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呈逐步增加趋势;东部冰川平均面积为0.32 km~2,西部冰川平均面积为0.78km~2;东部最低海拔4380米,西部最低海拔4818米。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东、中、西段冰川变化不同的结果。(5)利用分布式温度指数模型,模拟得到了1990-2017年祁连山冰川物质平衡为-8.76 m(-7.45m w.e.),但有些年份(1992-1993年)出现正积累,整体呈减少趋势,在2016年到达峰值-552.85 mm w.e.。在研究时段内,祁连山冰川年平均积累量和消融量分别为266.30 mm w.e.和532.35 mm w.e.,且相较于物质积累,冰川消融对物质平衡影响更显著。各流域的物质平衡均呈减少趋势。西段冰川物质平衡对气温敏感性明显低于中段和东段,这可能与冰川规模相关。(6)1990-2017年祁连山冰川损失总冰量约为1.36×1010m~3,贡献总融水量约为22.2Gt(0.81Gt a-1),冰川融水年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10年达到峰值。祁连山中部冰川面积最大,对应融水径流量大于东部和西部。流域尺度上,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最大,对应冰川径流量也都大于其他流域,这指示了冰川融水量与冰川面积呈显著正相关。(7)九条岭流域、肃南流域和党河流域冰川融水占径流总量分别为4.6%、4.4%和9.7%。在干旱年份,冰川融水占径流的比例较高,反映出冰川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冰川融水-降水比(MPR)结果表明,各流域的MPR范围为0.05%-7.8%,西部地区的MPR比值较高,表明冰川融水在祁连山干旱区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从研究时期的冰川融水量年变化结果上看,祁连山冰川融水可能已经达到峰值,以冰川为主要补给的河流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未来可能出现河流断流和消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