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批“务工潮”涌现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大批农村、城镇流动人口离开户籍地,在流入城市务工。然而在我国的户籍政策限制下,公共服务的“属地化”特征使城市公共服务的获得往往与户籍身份挂钩,没有取得本地户籍身份的流动人口无法与本地户籍人口平等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他们在社保、医保、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需求和权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因而流动人口面对留城与回流的抉择,既是基于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收益权衡,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批“务工潮”涌现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大批农村、城镇流动人口离开户籍地,在流入城市务工。然而在我国的户籍政策限制下,公共服务的“属地化”特征使城市公共服务的获得往往与户籍身份挂钩,没有取得本地户籍身份的流动人口无法与本地户籍人口平等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他们在社保、医保、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需求和权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因而流动人口面对留城与回流的抉择,既是基于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收益权衡,也是城市流动人口权利保障与落户难度的综合考量。近年来,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小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大城市落户政策也在多次调整中逐步放宽。在多年的城市务工生活后,如果流动人口选择将户口迁入当地成为本地户籍人口,他们就能够平等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长期以来人户分离带来的权利保障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城市教育公共服务入手,对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与公共服务“属地化”现象驱动下流动人口迁移意愿的表现进行研究,并讨论城市间教育资源差距、教育资源获取与户籍身份的联系以及部分个人因素对迁户意愿的影响。研究使用的数据由城市宏观数据与个人微观调查数据组成,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问卷获得个人迁户意愿信息。而在城市教育资源的衡量上,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通过四项代理变量计算出城市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指数,最终将个体与城市数据相匹配,并就城市教育资源对人口迁户意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教育资源能够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迁移意愿。针对模型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和结论稳健性问题,分别运用工具变量与替换被解释变量的方法,检验结果均表明,模型基础回归中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城市教育资源对流动人口迁户意愿产生了显著的吸引力。为了讨论流动人口户籍地的土地因素、子女随迁状态、不同学龄阶段对教育资源迁户促进作用的影响,本文针对不同流动人口群体的异质性分析发现:(1)城市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流动人口在户籍地所拥有的承包地资源会抑制城市教育公共服务对迁户的吸引作用,承包地面积越大,经济收益越高,迁户意愿的降幅就越明显。然而,相比于承包地,户籍地的宅基地拥有情况以及宅基地的面积则并未给城市教育公共服务对迁户的吸引作用带来显著影响;(2)如果子女跟随父母一同随迁,相比于在流入地没有遭遇入学困难的个体,子女遭遇入学困难使得个体迁户意愿更高;如果子女留守老家,相比于在流出地没有子女照看困难的家庭,存在照看困难会使个体有更高的返乡倾向,其迁户意愿将更低;(3)迁户决策在子女不同学龄阶段的家庭有不同的表现。总体来看,如果子女处于高中学龄阶段,在城市教育资源的吸引下,个体表现出比小学和初中学龄子女家长更高的迁户意愿。鉴于高中阶段对子女高考、升入大学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家长们希望通过迁户,争取使子女与本地户籍人口同等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4)除了以上因素的异质性分析外,本文还构建了教育资源差距、异地高考政策严格程度这两个指标,对城市间教育资源不均等、城市教育资源与户籍身份的联系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教育资源差距显著提高了人口的迁户意愿,并且流入城市所在省份的异地高考政策越严格,对流动人口迁户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相比于没有学龄子女的家庭,有学龄子女的个体表现出了更强的教育迁户吸引力。教育资源差距及教育资源与户籍身份的联系分析,也为本地户籍优势对教育迁户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本文从城市代表性的教育公共服务切入,根据教育资源获得与户籍身份的联系研究其对流动人口的迁户意愿影响,并从土地、子女随迁与学龄阶段的角度对影响差异进行分析,丰富了教育这一细分公共服务领域与流动人口迁移关系的研究成果。其中,对教育公共服务与户籍身份的挂钩程度以及城市间教育资源差距进行考虑和直接衡量,并探讨其在教育迁户促进作用中的影响,是在这一研究角度上对现有文献的补充。
其他文献
<正>内蒙古是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漫漫革命建设征途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是共产党人意志信念、精神理想的集中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历史的缩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高的文化研究审美和教化育人价值。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科学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语言:文化工具》(Language:The Cultural Tool)是人类学语言学家丹尼尔·L·埃弗雷特(Daniel L.Everett)教授以在亚马逊丛林中的实地考察经历撰写的语言学书籍。此书挑战了乔姆斯基的著名语言学理论——转换生成语法,在学术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本书的第二章《从烈火到交流》揭示了埃弗雷特对语言的定义,探讨了语言的起源,以及火对于语言和人类进化的重要作用。本次翻译实践由
本篇实践报告源语文本选自小说《陌生人》第一至五章。该小说是布克奖得主阿妮塔·布鲁克纳第24部小说,入围龚古尔文学奖,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生活,展现当今社会老年人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本翻译实践以乔治·斯坦纳的四步骤阐释运作理论为指导。该翻译观阐释学演变而来,主要有四个步骤,分别为信任、入侵、吸收、和平衡。信任是翻译活动的前提,译者要相信源文本有翻译的价值。第二步是入侵,即斯坦纳所说:打破原文的外壳,提取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应“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由于数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再加上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导致许多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了信心。混合式教学理论已在我国出现了很多年,但将混合式教学用于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较少。在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影响下,教育部发文提倡各级各类
商家通常会使用各式各样的手段去呈现促销商品的价格信息和促销时间,这会改变消费者对价格信息的加工流畅性和对时间的主观感知。前人研究表明,价格信息加工流畅性与折扣时间框架存在匹配效应:当折扣时间使用小时间单位(例如7天)呈现时,价格信息加工流畅性高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高;而当折扣时间使用大时间单位(例如1周)呈现时,价格信息加工流畅性低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高。然而,这种匹配效应是否受到商品类型和消费者
表婚即表亲婚,是人类婚姻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我国,表婚曾长期流行于各民族之间,其中姑舅表婚在中古时期婚姻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因表婚关系有违婚姻伦理,在汉族社会中逐渐成为禁忌。北朝社会是一个胡汉杂糅的多元社会,在胡汉融合的背景下,婚俗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一时期,大姓之间相互通婚成为上层婚姻关系的主流形式。由于高门互婚中婚配对象选择的限制,各家族的通婚关系中呈现出一定的姑舅表婚现象。表婚所呈现
得益于云计算等新兴计算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的业务功能封装为Web服务的形式在云平台上开放给用户,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在云平台上请求服务,使用便捷且操作简单。服务提供商内部的服务捆绑与外部的服务合作现象日益增多,这种现象被称为服务关联,它会导致服务质量产生偏离。同时,服务外部环境瞬息万变,造成服务组合系统难以获得较高的可信性保证,这也直接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和评价,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密切
随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大量海归教师加入高校,逐渐成为大学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研究范式、语言能力、国际合作关系等方面的优势,海归教师已成为国际知识转移与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鉴于与国内科研环境接触较少,海归教师归国后在学术团队搭建、研究范式转换以及学术氛围适应等方面会遇到学术“硬着陆”问题,限制了学术能力的外溢,影响了高校整体科研绩效的提升。如何有效强化海归教师与本土教师学术合作
国防工业是履行军事与经济双重功能、获取军事与经济双重效益的研发与生产部门。我国的国防工业按照不同领域,包括核工业、船舶工业、兵器工业、航空工业、航天工业、电子工业等。国防工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对一国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军工企业的生产效率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研发支出是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和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
随着新版高中数学教科书在全国的普及,将有更多省市的高中数学教师面临从旧版教科书向新版教科书的过渡。如何把握新教科书编写的变化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数列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许多数学知识联系的交汇点,与函数、算法、微积分等知识之间都有紧密联系,更是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基础。本文拟对2019年出版的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教科书与2004年版旧教科书数列部分在内容结构、知识系统和训练系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