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VPO4F及其掺杂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年发展起来的可充电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而在电子工业和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果能开发出具有更好电化学性能的钠离子电池,相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它将具有更多的优势,如它能明显地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和能采用分解电压更低的电解液。因此,钠离子电池将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电池。本论文报道了用两段高温固相法制备NaVPO4F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原子吸收(AAS),热重分析(TG/D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600℃左右反应可以获得结构稳定、结晶性好的NaVPO4F,其晶型为简单单斜晶型。SEM测试表明NaVPO4F的粒径分布均匀,其大小在微米级,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86.3mAh/g。循环伏安曲线中有两对氧化还原峰,和充放电曲线上出现的两个充放电平台一致。本论文在高温固相法合成NaVPO4F的同时,掺杂Fe元素得到了NaV1-xFexPO4F(x=0-0.1)。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掺杂后的材料的振动吸收峰增强,Fe掺入越多,峰越往高波数方向移动,说明掺杂Fe可增强V-O键强度,掺杂Fe使材料的晶胞发生收缩,因此由于掺杂Fe元素,材料结构稳定性增加,循环性能更好。XRD测试证实了掺杂少量的Fe元素不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Fe成功地取代了V的位置得到了单相固溶体,掺杂Fe的量越多,吸收峰越锐利,峰强度越大,说明材料的结晶性能越好,电化学循环过程中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亦越好。掺Fe后的材料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得到较好的改善,其中NaV0.96Fe0.04PO4F和NaV0.94Fe0.06PO4F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81.6mAh/g和74.5mAh/g,20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分别为66.7mAh/g和68.4mAh/g,而NaVPO4F的首次放电容量为86.3mAh/g,20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为62.9mAh/g。本论文还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掺杂Al元素的NaV1-xAlxPO4F(x=0,0.02)。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掺杂后的材料的振动吸收峰增强,掺杂Al后使材料的晶胞发生收缩,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增加,有利于循环稳定性的提高。XRD测试表明NaV0.98Al0.02PO4F与NaVPO4F具有相同的晶型,都为简单单斜晶型。SEM测试表明NaV0.98Al0.02PO4F的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均匀的结晶有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掺入Al后的材料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得到较好的改善,NaVPO4F的首次放电容量为86.3mAh/g,30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为50.4mAh/g,容量保持率为58.4%,NaV0.98Al0.02PO4F的首次放电容量为80.4mAh/g,30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为68.3mAh/g,容量保持率为85%。
其他文献
激光二极管抽运的被动调Q微晶片激光器,相对于传统的固体激光器,具有全固化、体积小、重频高、脉宽窄等优点。其产生的高重频、窄脉宽脉冲激光在远程测量、三维成像、环境监测
<正> 一、概念在有关中医础理论的书籍中,一直是将“火”归入病因篇中作为六淫之一来解释的。但是“火”的定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得明确。各类参考书解说不一,有的说火是
利用永宁农业气象试验站8年水稻常规观测产量、产量结构和相关气象条件资料,分析了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0℃积温,并分析了产量与产量结构之间的影响关系,表明千粒
历史表明,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物质基础,无论是对国家、社会或是普通老百姓而言,不动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在于不动产具有不可再生和
介绍了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生特点,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批判智力单因素论的基础上,运用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生物进化论、人类学、心理测量学等领域的知识,通过对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复发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2006年8月1日-2008年4月1日32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患儿在治疗不同
本文的选题源于对于精神病的精神分析式的理解和治疗的兴趣,写作的目的是力求完整地对作为精神病的症状之一的幻觉进行一次精神分析的理论的疏理,而尚未涉及临床的分析与实践的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并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通识教育要时刻为不断更新的技术做好准备。核心素养发展是当前国际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高校通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