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稳定度的低温环境对于低温研究与工程应用不可或缺。超导测试研究、低温材料测试、医疗应用等科研工作都对低温环境的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低温恒温器则是专用于构建此类低温环境的设备。依据冷源的不同,可分为以低温流体为冷源的恒温器和以低温制冷机为冷源的恒温器。前者应用历史久远,提供温度平稳,但工作期间会持续消耗低温流体,不仅运行成本高昂,而且加注补液操作技能要求高,加注过程自身也会造成瞬时性稳定状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稳定度的低温环境对于低温研究与工程应用不可或缺。超导测试研究、低温材料测试、医疗应用等科研工作都对低温环境的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低温恒温器则是专用于构建此类低温环境的设备。依据冷源的不同,可分为以低温流体为冷源的恒温器和以低温制冷机为冷源的恒温器。前者应用历史久远,提供温度平稳,但工作期间会持续消耗低温流体,不仅运行成本高昂,而且加注补液操作技能要求高,加注过程自身也会造成瞬时性稳定状态破坏,使得控温过程不连续。后者随着低温制冷机技术的成熟而日益受到青睐,相较于前者,其持续工作时间长,可无人值守,工作温区宽,但受限于回热式低温制冷机(如G-M制冷机)自身的工作原理,其冷源冷头处普遍具有高至±200m K量级的周期性温度波动,这显然不利于高稳定度恒温器应用。因此,开展制冷机温度波动向恒温块的传播机理和抑制方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此外,低温恒温器应用常使用PID控制器进行自动控温,其比例、积分调节参数的选取与系统的热结构和材料紧密相关,通常需要控温人员凭经验通过尝试摸索才能得到较为合适的参数,不利于普遍耗时的热学测试或实验开展。因此,通过建立低温恒温器的传热模型并进行控温模拟预测,指导PID控制,对于提高控温工作效率、优化恒温器设计也具有实用意义。本文针对以制冷机为冷源的低温恒温器高稳定度、快速控温技术需求,开展了波动传播和抑制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G-M制冷机设计并搭建了一套用于回热式制冷机冷源温度波动传播和抑制研究的实验系统。采用高灵敏度低温温度计和高精度信号测量仪器,实现对制冷机冷头以及恒温器内核心部件恒温块温度波动的快速、准确采集;系统允许自由更换冷头与恒温块之间的波动抑制装置,即设置不同形式和规格的热容与热阻单元;基于周期性非稳态传热的理论分析,研究热容法和热阻法对温度波动抑制的作用因素。(2)基于所搭建的实验系统,分别对热容法和热阻法进行了多组影响因素分别作用下的实际温度波动水平测量。在热容实验中,复用同台G-M制冷机,通过多级预冷实现氦气液化,并以氦为高体积热容材料进行温度波动抑制,发现当存有9m L液氦时,在4.2 K温区的温度波动幅值可降为波动源的25.57%。在热阻实验中,一方面通过多工况对比,研究了接触热阻对波动幅度抑制的效果,并进行了组件间安装预应力影响的定量测试,获得了预应力对波动抑制效果的作用关系,提出了较为均衡的预应力安装方案;另一方面,进行了热阻材料厚度影响规律研究,获得了温度波动度随热阻片厚度变化的关系式,当采用1mm厚度的不锈钢热阻片时,可将温度波动幅值抑制到±10m K以内。(3)对文献中和本文实验系统的低温恒温器结构进行归纳和梳理,确定低温恒温器的共性核心部件,并采用节点化处理,建立了各节点间的传热方程以及整个恒温器的传热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PID反馈控制,通过设置自定义参数实现对不同参数组合情况下控温过程的温度变化预测,与实验测试控温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全过程平均预测温差小于0.11 K,验证了该传热控制模型的准确性。可实现对控温过程中PID参数设置的指导,对提高控温工作效率、优化恒温器设计也具有实用意义。通过上述三部分内容的研究,揭示了以回热式低温制冷机为冷源的低温恒温器内部温度波动传递的机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定量作用关系,建立了PID控温应用中的传热模型,丰富了低温温区高稳定度控温研究的理论认知和技术措施,为高水平低温恒温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工程应用指导。
其他文献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原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其病理过程为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随后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会导致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1]。MAFLD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为25%~30%,特定人群,如2型糖尿病患者和病态肥胖人群,患病率达70%~90%。尽管MAFLD已成为全球范围流行病,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自诞生以来,超短激光的峰值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聚焦光强(W/cm)产生的极强电场使得强场实验物理跨入相对论领域。然而,目前高峰值功率激光的重复频率很低(单发次运行或者≤10 Hz),这使得高峰值功率激光的平均功率最高只在数十瓦的量级,无法满足激光加速等研究领域的实验要求。另一方面,虽然利用二极管泵浦技术可以获得平均功率超过万瓦的激光,但其脉宽一般为纳秒量级,很难实现极高的峰值功率。这种高峰值功率和
为进一步理解媒体国别差异对旅居者文化适应的影响,本文以山东烟台韩国旅居者为例展开深度访谈,集中探讨了东道国媒体与母语国媒体在文化适应过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基于对旅居者媒体使用情况以及差异的原因分析发现,旅居者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更倾向于使用母语国媒体。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文件精神的引领下,我们要坚持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将入学准备工作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全过程,渗透在幼儿的各类活动之中,形成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家长"拔苗助长"、学前班"野蛮生长"、小学一年级"超标教学"……近年来,幼小衔接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备受关注。《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多年来,我们却一直处在"单向衔接"——幼儿园主动联系小学,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请小学教师来开展讲座等等,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占主导性。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双减"政策也随之实施。一时间,幼小衔接、双减又成为社会、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幼小衔接该如何做?拼音、写字、数学和外语要不要提前学?"双减"政策下,家长该做什么?幼儿园该做什么?小学该做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园开展了以"家园校"三方的联动教研活动,共同探索新背景下如何科学实施幼小衔接。
目的:本实验应用显微CT技术观察和评价不同功率Er:YAG激光与次氯酸钠冲洗液联合使用时对完全型管间峡区内碎屑的清理效果,为探索清理完全型管间峡区的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通过CBCT扫描后,挑选出进行过统一截冠且根管预备后仍含完全型管间峡区的前磨牙20颗,将这些标本随机分成四组,使用显微CT初次扫描标本,采集图像,定位,用软件分析计算完全型管间峡区碎屑量,然后:A、B、C三组分别使用1.5
电力企业为了能够就市场内可持续发展,提升自身在市场之中占比,因此也就需要提高自身整体技术水准,并且增加节能环保技术与电力自动化技术结合,基于此电力企业在今后发展内才能够提高自身生产质量和效果。所以文章就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环保技术开展进一步分析内,率先探索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环保设计所具有的作用,然后分析当前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现状,最终对于节能环保效果提升提出几点针对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