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的动补复合词已经引起了中国语法界的关注并成为国内外语言学家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顾阳(1992,1998),黄正德(1988,1992),李亚菲(1990,1993,1995,1998),Sybesma(1999),邹科(1994,1995)等对此话题都有研究。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动补复合词的句法研究,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对本文所讨论的汉语动补复合词的大概介绍。第二章提到了以前对此话题的研究。语言学家对汉语动补复合词的形成过程颇有争议,他们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词汇说,另一种是句法说。前者认为动补复合词是在词库中生成的;而后者认为它们是在句法中通过动词的融合操作生成的。本文支持句法说,并采用黄正德(1992)的框架去研究动补复合词的形成。黄正德(1992)的观点是:在动补复合词后面的名词是整个复合词的宾语,并不是补语动词的主语。此观点有悖于Sybesma(1999)的小句分析法。根据小句分析法,在动补复合词后面的名词是补语动词的主语,并和补语动词构成小句存在。在第三章给出了三个测试来证明黄正德(1992)的观点,以反对小句分析法的观点。这三个测试依次是主题化,关系化和宾语的意义限制。在第四章指出了对汉语动补复合词的一些认识,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描述。一方面在黄正德(1992)的框架下通过“强弱phase”(Chomsky1999)来统一不及物和及物动补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利用“互动式”(Ren1999)来证明汉语的动补复合词也同样遵守补语指向宾语定律。第五章总结并重申了本文支持汉语动补复合词是在黄正德(1992)的框架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