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the Syntax of Chinese Resultative VV Compounds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n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的动补复合词已经引起了中国语法界的关注并成为国内外语言学家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顾阳(1992,1998),黄正德(1988,1992),李亚菲(1990,1993,1995,1998),Sybesma(1999),邹科(1994,1995)等对此话题都有研究。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动补复合词的句法研究,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对本文所讨论的汉语动补复合词的大概介绍。第二章提到了以前对此话题的研究。语言学家对汉语动补复合词的形成过程颇有争议,他们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词汇说,另一种是句法说。前者认为动补复合词是在词库中生成的;而后者认为它们是在句法中通过动词的融合操作生成的。本文支持句法说,并采用黄正德(1992)的框架去研究动补复合词的形成。黄正德(1992)的观点是:在动补复合词后面的名词是整个复合词的宾语,并不是补语动词的主语。此观点有悖于Sybesma(1999)的小句分析法。根据小句分析法,在动补复合词后面的名词是补语动词的主语,并和补语动词构成小句存在。在第三章给出了三个测试来证明黄正德(1992)的观点,以反对小句分析法的观点。这三个测试依次是主题化,关系化和宾语的意义限制。在第四章指出了对汉语动补复合词的一些认识,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描述。一方面在黄正德(1992)的框架下通过“强弱phase”(Chomsky1999)来统一不及物和及物动补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利用“互动式”(Ren1999)来证明汉语的动补复合词也同样遵守补语指向宾语定律。第五章总结并重申了本文支持汉语动补复合词是在黄正德(1992)的框架下形成的。
其他文献
沃尔特?艾萨克森曾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总裁及《时代》(Time Magazine)周刊总编辑,系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先后执笔完成《亨利?基辛格传》、《本杰明?富兰克
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迥异于他人的批评散文文风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来自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她的批评散文文集诸如《普通读者》系列、《一间自己的房间
艾丽斯默多克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和哲学家。她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在英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默多克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自己的哲学观点和伦理思
十九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以其颠覆性的美学观点以及对这些观点不遗余力地切身实践而著称于世。他的这种颠覆性的基础不在于声嘶力竭地呐喊口号,而表现为
本论文试图运用“操纵理论”来描述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操纵,同时探讨规范在操纵过程中的双重作用,即一方面限制译者的随意性以防译者过分地自由发挥,另一方面为译者的操纵提供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