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政理念是政党的执政方针、目标、原则的精炼概括,回答的是“为谁执政”、“何为执政”、“怎样执政”的根本问题。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党的执政实践为基础,采用文本解读和史论结合的方法,着重探讨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论依据、历史进程、基本内容和历史经验。 纵观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理论到苏联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再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经历一个萌生、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政党理论的构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旨在“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的创立,它详尽阐发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任务、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必须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必须保持自己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在第一国际时期和巴黎公社时期,在《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德法农民问题》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面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提出了思想上建党、建立无产阶级同盟军、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原则等问题。恩格斯晚年坚决继承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提出制定符合实际的党的纲领、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重视党内民主与监督建设、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等的基本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俄国布尔什维克是列宁亲自缔造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列宁力图实现无产阶级政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思索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形成了政治上共产党执政模式——“一党执政”和经济上领导经济建设的理念——“发展经济”。列宁特别强调必须强化国家的镇压功能,建立“强硬的政权”;坚持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纯洁党的队伍;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内监督;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和改善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列宁的执政理念作了进一步阐释和发挥,但是在许多问题上又背离了列宁思想。斯大林执政理念的最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无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上都体现了这个特征。从赫鲁晓夫开始,苏联共产党对其执政理念进行反思;戈尔巴乔夫致力改革,但选择了错误的道路和方式方法,形成了戈氏“改革新思维”的执政理念,造成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悲剧。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到新中国成立后全面执政,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理念。这一执政理念,包含着“要人民当家作主”、“替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当家作主”的三层含义,它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统一战线政策和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理念经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执政理念,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再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的历史演进。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一脉相传的,集中体现在执政的根本是为了人民,执政的核心是谋求发展,执政的保证是保持先进,执政的关键是提高能力,执政的途径是改革创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为领导中国人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审视各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是各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其中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执政理念是根本,它回答的是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执政理念是基础,它回答的是靠什么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的执政理念是目标,它回答的是执政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三者相互依赖、互相补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有机体系。回顾各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与实践,可以发现,这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确立并提升自己的执政理念,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落实执政理念的根本保障,只有推进执政理念大众化才能化为执政实践。回顾与总结共产党执政理念与实践中经验与教训,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使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