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有着悠久的戏剧传统,诞生了莎士比亚、萧伯纳、奥斯本等著名的剧作家,在战后英国乃至世界戏剧舞台上哈罗德·品特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忽视且难以逾越的戏剧研究领域。品特的戏剧生涯自1957年独幕剧《房间》开始,一生笔耕不辍共创作29部舞台剧、24部电影剧本,品特戏剧的独特魅力在于难以界定、模糊而流动的“品特风格”,寓真实于荒诞的舞台效果。纵观品特的戏剧,始终弥漫的是无处不在的威胁、永难规避的暴力以及真实的个体、集体性创伤,本文试图从创伤理论入手,不仅从品特个体创伤体验的外部研究着眼,而且关注文本层面呈现的集体性创伤的内部研究,以期发现品特作为创伤患者言说、复原创伤的过程并挖掘作品背后对于人的生存予以关注的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本篇论文去除引言与结语部分,主要包括三大主要章节。第一章主要梳理了创伤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相关概况: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创伤的内涵由单纯的医学外伤概念向心理学方向过渡,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等人对于癔症的研究奠定了创伤理论的基础,随后凯茜·卡鲁斯(Cathy Caruth)、朱迪思·赫尔曼(Judith Harman)等人从创伤的定义、创伤与历史文学等多学科的关系、创伤康复治疗等方面对创伤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与拓展,随后以杰弗里·亚历山大(Jeffrey C.Alexander)为代表的社会学家提出文化创伤、集体认同等概念,试图对历史上的灾难性创伤事件进行反思并寻找集体认同的构建;接下来文章从外部研究入手,考证了品特人生中经历的创伤体验,包括童年战争与种族的双重创伤、中年婚姻危机所致的家庭创伤、老年战争频发的战争创伤,并辅以分期作品简要对应。第二章主要从文本分析内部研究着眼,分析创作分期中所呈现出的种族、家庭、战争等集体性创伤:种族创伤通过《送菜升降机》、《生日晚会》隐喻性地勾画出二战时期犹太人地狱般的集中营生存现实以及侥幸逃脱后被盖世太保再度寻回的悲剧性命运;家庭创伤通过《归家》、《背叛》刻画了畸形的家庭成员关系和互相背叛的婚姻状态;战争创伤通过《归于尘土》、《山地语言》再现了二战幸存者脑中难以挣脱的创伤记忆,并塑造了品特戏剧中唯一带有反抗意识的正面女性形象。第三章对品特创伤书写的独特价值进行总结:首先对品特戏剧中带有明显创伤性的话语如规避、重复、沉默、停顿等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创伤性话语实为表现戏剧创伤主题的形式外壳;而后对创伤主题的内里进行挖掘,它不仅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真实反映也是品特作为创伤患者试图构建创伤记忆、寻找集体认同的某种文学性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