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师佛是中国佛教神灵体系的重要神祇之一,药师佛信仰是佛教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在佛教文化中影响深远。本文首先界定了药师佛信仰的定义,并阐述了药师佛信仰的主要内容,又从早期佛教的经典中考证“药师”这一名称与药师佛的关联性、药师佛与释迦牟尼佛“大医王属性”的关系,进而把药师佛之渊源追溯到部派佛教时期的释迦佛,又论证了佛教传播过程中医术的重要作用为促成药师佛信仰形成的外在因素,故药师佛信仰产生于印度。刘宋时《药师经》译出,表明药师佛信仰在中国的进一步流传。南北朝时期药师佛信仰开始流行,隋唐时《药师经》又经多次翻译。唐以降《药师经》诸译本的广泛传译,及药师经疏的撰写、药师经轨的形成,皆表明药师佛信仰在中国的盛行。其次,药师佛信仰作为佛教信仰的一个分支,必然与佛教其他信仰形态发生关系,因此本文又探讨了药师佛信仰与净土思想发展的关系,并在佛教思想发展史的背景之下,将药师佛净土与阿閦佛净土、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进行比较,梳理出药师佛信仰发展的一条线索来,得出药师佛信仰具有后发性、世俗性、现世性等基本特征。药师佛信仰虽属于净土经典之一,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密教色彩。本文以密教思想的发展史为背景,通过考察药师陀罗尼咒的形成和发展,并进行比较研究来呈现其各个阶段之基本特征,又梳理和比较了各时期关于药师佛信仰的密教经轨及忏仪,分析其仪轨化背后的信仰因素,挖掘其宗教学意蕴和内涵。除此之外,本文又重点探讨药师佛信仰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从南北朝到宋及西夏各个时期造像及药师经变的种种比较研究,以及通过对敦煌写经题记、绢画(画像)题记、文献中的灵验记、药师殿的全面考察,来研究药师佛信仰的世俗化、功利化、群体化等本质特征。隋唐至宋及西夏,药师经变的大量出现,并持续上千年之久,表明了药师佛信仰的兴盛。明代时药师殿的形成,则标志着药师佛信仰的完全成熟,表明药师佛信仰有了固定的宗教活动的场所,是宗教社会化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