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评价新型喜树碱类化合物ZH-001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ZH-001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评价:1)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实验中,采用四氮唑盐还原法(MTT)或磺酰罗丹明B蛋白染色法(SRB)来观察ZH-001对20株人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2)采用人结肠癌Colo205、HCT-116、SW-620和人肺癌NCI-H460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评价ZH-001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评价新型喜树碱类化合物ZH-001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ZH-001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评价:1)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实验中,采用四氮唑盐还原法(MTT)或磺酰罗丹明B蛋白染色法(SRB)来观察ZH-001对20株人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2)采用人结肠癌Colo205、HCT-116、SW-620和人肺癌NCI-H460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评价ZH-001体内抗肿瘤活性。2.ZH-001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1)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ZH-001对Topoiso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学生要想真正的
摘 要: 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习主动性 兴趣 生活 多少年来,课堂教学由于受教材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 1.理解间隔概念,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三种数学模型。 2.能够应用本节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一一对应”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问题 1.师:同学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植树问题,看看植树中蕴含
活动目标 1. 通过绘本的欣赏,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2. 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用团、粘、贴的方法大胆的表现植物。 3. 感受用不同材料创作花朵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百合花、四季梅、菊花等九盆花、彩泥、拉菲草、彩色卡纸、彩色绒球、彩色的扣子、胶水、卡纸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 教师讲述故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名字是《小种子》。故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将结合一些案例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关注学生认识差异,激发求知欲 多元
摘 要: 必须改变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数学思想为指导,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丰富信息量,优化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信息技术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概念形成过程,揭示概念的本质,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课堂 优化改革 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现代教育信
摘 要: 新时代教学观注重以人为本,在难度愈来愈高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极贴切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全员参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数学认知构建的教学行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在数学上的创造力。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 以人为本 新时代的中国加强了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学作为学习启蒙阶段更为重要。
活动目标 1. 欣赏各种创意造型的帽子,体验不同的装饰方式带来的审美感受。 2. 尝试利用丙烯颜料装饰帽子,大胆表达自己的创意。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不同风格的帽子布置成“小猴帽子商店”;用丙烯颜料装饰的不同图案的帽子PPT;每组一套的丙烯颜料、排笔、水桶、毛巾等;编制草帽、反穿衣人手一件。活动过程 一、参观“小猴的帽子商店”,欣赏生活中的创意帽子 师:小猴的帽子商店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帮助
翻译专业已设立将近10年,但翻译质量良莠不齐。本文以暨南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生为样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翻译成绩的相关情况,结果发现:(1)MT
低俗化是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带来的一种变异现象,主要指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放弃自身的社会责任,片面地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和庸俗需求,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