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性得主托妮·莫里森因在其一系列作品中关注和探究了美国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美国黑人文学树起了一座丰碑。1970年莫里森发表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白人文化和价值观侵蚀和挤压下的黑人精神世界的畸变与扭曲,不仅为莫里森以后的小说创作定下了基调,而且更对当下自我认同发生严重危机的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尝试通过运用拉康的后现代文化心理学理论着眼于“自我认同”来解读该文本。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莫里森及其作品《最蓝的眼睛》;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拉康的后现代文化心理理论;第三部分解读了该文本中主要人物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现实级、想象级和符号级,旨在给他们各自的悲剧提供心理学解释;第四部分探究了自我认同的本质,即自我认同实际是向“他者”认同:表现为主体的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主体的欲望是他人的欲望、主体永远处在“他者”的时间之中;第五部分根据自我认同的最终结果,来最后证明拉康的观点,即“自我认同”实际只不过是一个幻影,根本不存在理想统一的自我。所谓“自我认同”其实是指向“他者”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