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白杨素对小鼠血小板作用研究目的:血小板在病理性条件下不适当的活化,容易造成血栓,诱发心肌梗死和缺血性中风等心脑血管栓塞疾病。初步研究表明白杨素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但并未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本实验主要研究白杨素对小鼠血小板活化,聚集,粘附等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仪观察白杨素对不同激动剂(ADP,胶原,凝血酶和血栓素类似物U46619)诱导的小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杨素对血小板激活时P-selectin表达和JON/A与αⅡbp3结合率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白杨素对血小板在固化胶原上的黏附和在固化纤维蛋白原上的扩展等功能的影响。观察白杨素对斑块回缩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研究白杨素对血小板的主要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结果:①白杨素抑制ADP、胶原、凝血酶和U4661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②白杨素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颗粒释放。③白杨素抑制血小板在固化胶原上的黏附数目并减少单个血小板扩展面积。白杨素减少血小板在固化纤维蛋白原上的扩展。④蛋白印迹分析表明,白杨素抑制PLCy2的磷酸化和降低PKC的活性。同时,白杨素抑制Akt磷酸化和MAPK通路中的ERKl/2磷酸化。PI3K广谱抑制剂LY294002与白杨素联用增强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论:白杨素抗小鼠血小板作用主要是由于抑制血小板颗粒释放并抑制PI3K/Akt-GSK3β/eNOS和Syk-PLCy2-PKC信号通路。第二部分白杨素对正常人血小板作用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验证白杨素的抗血小板作用,采用正常人血小板进行研究,观察其对正常人血小板功能影响,并试图寻找其抗血小板作用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仪观察白杨素对不同激动剂(ADP,胶原,凝血酶,U4661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杨素对血小板激活时P-selectin的表达和PAC-1与αⅡbβ3的结合率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白杨素对血小板在固化纤维蛋白原上的粘附和扩展等功能的影响。观察白杨素对斑块回缩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白杨素对血小板的主要信号通路蛋白以及血小板“由外向内”信号转导的影响。结果:①白杨素抑制ADP、胶原、凝血酶和U46619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②白杨素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颗粒释放。③白杨素减少血小板在固化纤维蛋白原上的黏附和扩展。④蛋白印迹分析表明白杨素可抑制PLCγ2的磷酸化和降低PKC的活性。同时,白杨素抑制Akt和GSK3β磷酸化和MAPK通路中的ERK1/2磷酸化。PI3K广谱抑制剂LY294002或SFKs广谱抑制剂PP2与白杨素联用时,均增强对血小板的聚集的抑制作用。白杨素可以抑制介导“由外向内”信号转导过程中的FcγRIIa, Akt和GSK3β磷酸化。结论:白杨素抗人血小板作用主要是由于抑制血小板颗粒释放并抑制PI3K/Akt-GSK3β和SFKs-PLCγ2-PKC通路信号转导,且抑制血小板“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的信号转导。第三部分白杨素对整体动物血栓与凝血系统的作用研究目的:研究白杨素对小鼠体内血栓的作用效果。方法:观察白杨素对胶原+肾上腺素(collagen+epinephrine)引起的小鼠急性肺栓塞的作用及相应肺组织病理情况。观察白杨素对小鼠断尾出血时间的影响。观察体内使用白杨素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观察白杨素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①白杨素可以显著降低胶原+肾上腺素引起小鼠急性肺栓塞造成的死亡,肺组织病理切面显示白杨素可减少微血管血栓的形成。②白杨素延长小鼠断尾出血时间。③体内使用白杨素可以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④白杨素不影响凝血系统功能。结论:白杨素主要通过影响血小板的功能而抑制小鼠体内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