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修辞格,也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从独特的角度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意识等领域的变迁。随着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委婉语翻译势必越来越重要。然而,在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上,对委婉语翻译的研究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1969年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指的是“目的语读者对目的语的反应基本上等值与原语读者对原语的反应”。(Nida & Taber,2004:24)传统的翻译理论主要注重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对应,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注重于读者的反应。奈达认为翻译是以接受者为服务对象。同时,他也指出理想的翻译就必须找到最接近的自然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外翻译研究,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本文试图应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讨论英汉委婉语的翻译,功能对等理论为检验翻译策略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框架。因此在委婉语翻译中,翻译策略只有在有助于达到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对等时才是可行的。本文共三章:第一章是对委婉语进行概说,首先介绍了它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委婉语的盛衰消长受两大规律支配:格氏定律和更新规律。本章还介绍了委婉语的分类:积极委婉语和消极委婉语,以及委婉语的功能:(1)避讳;(2)避俗;(3)美化;(4)礼貌;(5)幽默;(6)掩饰。最后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委婉语翻译的研究成果。第二章回顾了奈达的对等理论的发展,重点分析了他的功能对等理论,该理论能有效地指导委婉语的翻译。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章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委婉语翻译的可行性,以及应用该理论翻译委婉语时应遵循的原则。并根据英汉委婉语三种不同对等程度(对等、部分对等和不对等),分别探讨了英汉委婉语翻译中可行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功能对等的目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此外,加注、省略、非委婉化和音译等翻译策略还可以有效地弥补以上两种翻译方法的不足。最后的总结是对全文的概括。总之,作者主要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并分析了它在委婉语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对委婉语的翻译非常有效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委婉语翻译的实践中,该理论存在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加以进一步探讨和丰富来指导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