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地保障,长期以来是中国农村保障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农民物质和情感的倚赖。然而,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的农村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迁,农民的思想和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势必会发生变动,相应的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的认知也会发生改变。据此,本文从研究农民的农地保障功能认知出发,基于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三镇九村的360个样本农户数据,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研究方法以及SPSS统计分析软件探求了我国农民农地保障功能认知的变迁、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农地利用率、维持农地稳定、促进农地流转、实施农地确权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本文的结论和发现如下:第一,伴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的认可度呈下降趋势。可以说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认知的变迁与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进程基本一致。随着我国农民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的认知必将进一步变迁。当农民的现代化水平足够高时,农地附着的几千年的物质与情感依赖将会去除,到那时农地将会作为一种纯粹的经济要素进入农地市场,当前所存在的大部分农地困境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第二,当前农民的农地保障功能认知现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在物质保障层面,农地对农民的物质保障功能已弱化,当前农地主要担负的是最基础的生存保障功能,同时当前农地更多的扮演着一种防范生存和发展风险的角色;其次,农民对农地的情感依赖还很深,传统农地保障观对当代农民仍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最后,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的认知不是一个绝对化的理解,而是一个多元化的农地保障功能价值观念的集合。第三,个体现代性、家庭现代性、农地资源条件、区域都会影响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的认知。具体表现为农村居民的个体现代性越强越不认为农地具有保障功能、农村居民家庭的现代性越强越不认为农地具有保障功能、农村居民家庭承包地的农地条件越差越不认为农地具有保障作用。进一步分析可知,上述影响因素对农民农地保障功能认知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这种影响作用力的大小受到地区社会禀赋和自然禀赋的制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农地保障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仍将是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发展的基础;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的认知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区域的社会禀赋和自然禀赋是制约各因素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当前农地困境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