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许渊冲《西厢记》英译本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王实甫所著《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瑰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六部著作,称为六才子书。《西厢记》因此被命名为“第六才子书”(West and Idema xi)。许渊冲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上很有造诣,许译《西厢记》具有音乐美、视觉美、形象美、象征美,因此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诸多专家和学者对许渊冲《西厢记》的英译本进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微观层面的,比如探讨许渊冲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典故、习语、隐喻翻译的处理等等,或者从不同的视角把许渊冲的译本和其他译者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许渊冲的英译本《西厢记》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作者以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所提出的顺应论作为理论框架,尝试性地对《西厢记》英译本进行全面研究。顺应论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具有解释力和应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语用学理论,因为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阐释当今的语用学(何自然,于国栋)。顺应论的四个视角是:顺应的语境相关因素;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的动态过程;顺应过程的凸显程度。这四个方面构成了顺应论的四个主要分析维度,在这四个维度的分析基础上,可以构建统一的语用学理论框架。顺应论的这四个维度关涉语言,文化和社会因素,因此,可用于《西厢记》翻译研究,因为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际行为。本论文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在顺应论的视角下,对许渊冲《西厢记》的翻译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本论文探讨许渊冲在翻译《西厢记》的过程中如何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动态顺应,并研究其顺应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方法。该论文的目的是,在顺应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许渊冲《西厢记》的英译本的研究,说明许译《西厢记》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该论文由五部分组成: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理论与文本结合;结论。引言部分详尽说明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研究问题。在文献综述部分,作者首先阐述了有关《西厢记》和顺应论的研究现状,进而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从而说明该研究的必要性。理论框架部分由顺应论简介、三个核心概念、顺应论四个分析维度以及四个分析维度对翻译的启示构成。理论与文本结合部分重点探讨许译《西厢记》和理论的结合。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该研究认为,许渊冲翻译《西厢记》的过程就是基于一定的目的而做出动态选择的过程。许渊冲在一定的意识程度下,动态地对语境的相关因素和语言的结构层面,做出灵活选择。在顺应的视角下,许渊冲翻译《西厢记》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三种翻译方法:增加对比度;重组句子结构;以形补意。该研究为《西厢记》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色素障碍性、损容性皮肤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形体容貌的美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积极到医院皮肤科寻求治疗的黄褐斑患
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风水观念在民众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民间传说中影响很大。街巷传说是研究地方风物、社会风俗的宝库,与风水观念有关的街巷
<正> 1.引言在流体中释放的惰性示踪物的扩散主要依赖于湍流运动和流体的平均速度差。湍流运动把示踪物和流体混合,而平均速度差会增加粒子间的距离,因而增加了湍流运动有效
赦免制度的产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根源,商周时期赦免初步形成,经过历代的发展,赦免制度到了唐朝逐渐成熟,形成一项完备的政治法律制度,唐朝的历代皇帝吸取前朝国家灭亡的教训,重视
英语典故在英语语言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宗教经文、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民间习俗、历史事件以及经典名著等,以其简洁洗练,语义深邃,富有表现力
本文通过对宋代词乐文献──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旁谱的统计学研究,从音阶、音高、音长、音程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姜词语音四声与乐音的联系形式,探求了姜夔词调的声辞配合规律,认
藻类的大量繁殖给饮用水生产带来诸多危害:影响混凝和沉淀,增加混凝剂量;堵塞滤池,缩短滤池过滤周期;致臭并产生藻毒素,和氯作用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降低饮用水安全性。臭氧预氧化是
中国与韩国自古往来密切,韩国是中华文化圈里重要的一环。韩国的文化大多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语言方面。韩语中有70%的汉字词,韩国的古代典籍均是由汉语书写而成。汉语在
研究背景及目的化学物质引起的局部眼刺激作用,通常涉及结膜、角膜、虹膜和泪腺的刺激效应,以角膜的刺激作用为首,其次是结膜、虹膜。传统的眼刺激作用,采用动物试验进行评价,鉴于
历史上,世界长寿市贺州在长寿文化方面取得了不俗成就,在精神层面其对长寿的追求经历了先秦的羽化登仙、秦汉的蝉寿起死回生、唐宋的神养和清至民国的德养等特质各异的四个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