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共生进化及其技术动因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9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共生是现代工业企业面对环境问题的组织新模式,是指企业之间开展的以经济和环境双赢为目标的资源互补性活动。作为工业共生的直接实践形式,生态工业园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本文围绕工业共生空间分布形态的进化、模式的进化和技术动因三个专题,阐释了工业共生进化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三个角度的内涵,对解决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扩散效应差、经济效益低、技术创新力薄弱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企业实地调研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了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融合了产业生态学、生态学、自组织理论、网络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博弈论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了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主要开展了以下三项研究: 第一,提出并实证了工业共生在空间分布上的路径选择。目前学术界对工业共生的研究多聚焦在生态工业园,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生态工业园本身存在环境扩散效应差等现实问题,如果盲目推崇生态工业园可能导致区域环境改善的片面性。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产业生态系统的路径依赖模型,分析了工业共生问题在我国的特殊背景,表明空间分布的路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测算了生态工业园的区域贡献率等指标,揭示了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拉动效应的局限性,进而探讨了生态工业园和区域副产品交换的异同点,同时发现区域副产品交换可能解决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扩散效应问题,但区域副产品交换和生态工业园在管理手段、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各有利弊;由此提出并实证了工业共生空间分布的演进路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工业共生空间分布形态的进化研究,阐释工业共生进化的环境效益内涵,为解决生态工业园的环境问题提供参考思路。 第二,重点剖析了工业共生的系统稳定性问题。目前有些生态工业园的实施状况并不如预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工业共生稳定性的充分考虑。为此,本文按照共生关系的不同,将工业共生划分为平等型、依托型、依赖型和单方获利型四种模式,论述了行为外部性、关键种理论、资产专用性和资源外包理论与工业共生的生成机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学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不同工业共生模式的稳定平衡条件,结果表明多样性的缺乏容易导致工业共生进入不稳定平衡状态,进而运用改进的威廉姆森启发性模型剖析了不稳定平衡状态的转换条件,由此构成了工业共生模式从稳定到转换的进化过程。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工业共生模式的进化研究,阐释了工业共生进化的经济效益内涵,解释了由于共生关系不明确而导致的系统失稳问题,对解决系统失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探析了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强度和内外部环境。技术创新和工业共生进化紧密相关,技术创新是工业共生进化的关键动因,又反映工业共生进化的特征,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亮点就是做到了“图文并茂”。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贴进儿童的生活,有照片、有绘画,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既有很高的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和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状态中要保持民族文化,生活在特定社会的人们需要了解自身的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是一个由简到繁,由运用单一的方法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由以教师引导为主逐步过渡到学生运用为主,由模仿到形成方法系统的过程。发散方法的训练是反复练
古陶瓷在我国有着悠长的文明源流,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传统古陶瓷专家对古陶瓷器年代和窑口的分析,一般是通过对陶瓷胎釉质地、造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