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张课堂教学应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有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人性主张,其教学态度、方式、手段、程序上应是合乎道德的。为此,本论文试图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出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伦理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履行职业义务;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健康有序的教育环境和道德氛围的形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围绕这一主题,论文展开以下论述:新课程改革倡导“人文关怀”,注重人的生命价值,而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严重偏离“人本”的价值取向。本论文的研究便从新课程理念着手,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伦理反思,并挖掘新课程丰富的伦理意蕴,提出教师课堂教学需要遵循的伦理原则。在此研究背景下,对“伦理”、“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概念加以区分,指出课堂教学伦理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去教书育人,在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如何作出合乎师德要求和符合教师人格形象的选择。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对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出现的伦理问题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多数研究拘泥于理论描述,而缺少实证材料。因此,论文第二章从现实主义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伦理意识及行为表现进行实证考察,具体包括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教师课堂仪表、教师课堂语言、及教师教学民主、公正等五个层面的系列问题。从中得出当前中小学教师不合乎教学伦理的几种教学行为表现,调查还发现教师的自评与学生的评价有比较大的差异。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论文从内外两个层面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然状态与伦理规范,以期消除和减少教师不合伦理的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论文的第三章论述了教师课堂教学伦理的外在表征即教师的仪表、语言等方面的伦理规范。教师只有严格规范自己的仪表、语言行为,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美好的教学形象,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除了在仪表、语言方面做到为人师表之外,还应遵循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根本性的伦理准则,即教学公正与民主。论文的第四章集中探讨了教师公正与民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对于课堂教学伦理的研究旨在使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符合伦理规范和个体发展要求的价值选择,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