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养殖废水是我国主要污染物来源之一,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悬浮物(SS)、氮磷污染物以及病原微生物。规模化奶牛场常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奶牛场废水,将其中的易降解机物转化为甲烷实现资源回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厌氧消化效果容易受到环境温度以及工艺缺陷的影响,导致厌氧消化沼液中仍含有较高浓度的悬浮物、氮磷污染物、惰性有机物和残留的可降解有机物。厌氧氨氧化工艺由于低廉成本和高效脱氮的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殖废水是我国主要污染物来源之一,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悬浮物(SS)、氮磷污染物以及病原微生物。规模化奶牛场常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奶牛场废水,将其中的易降解机物转化为甲烷实现资源回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厌氧消化效果容易受到环境温度以及工艺缺陷的影响,导致厌氧消化沼液中仍含有较高浓度的悬浮物、氮磷污染物、惰性有机物和残留的可降解有机物。厌氧氨氧化工艺由于低廉成本和高效脱氮的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以六安金河生态牧业奶牛场为对象,研究了奶牛场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效果;其次研究了模拟的残留有机物对短程硝化系统的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设计了一套以预处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为主体的奶牛场沼液脱氮工艺流程,并启动了短程硝化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奶牛场废水的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效果。奶牛场废水的固液分离效果较差,固液分离和水解酸化处理后的厌氧消化进水SS浓度高达10~15 g/L。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效果波动较大,出水中COD浓度在1500~3500 mg/L,COD的去除率为40%~60%,SS的去除率为50%~80%。通过对奶牛场厌氧消化出水再次进行小瓶实验分析产甲烷效果,以评估其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取自6℃时的沼液经过实验室厌氧消化后,甲烷积累产量高达255.5 m L/g VSS,比取自15~20℃时的沼液增加了近100%。厌氧消化对废水中的大肠菌群灭活效果较好,大肠菌群含量降低了1.5~2.0 log,提高了奶牛场废水的生物安全性;而肠球菌灭活效果较差,仅降低0.5~1.0 log,仍需要后续消毒处理。研究表明环境温度显著影响厌氧消化工艺效果,因此实际工艺中需要充分考虑冬季的保暖措施,同时需要优化养殖场中的固液分离和排泥系统,避免反应池中固体悬浮物的积累。(2)研究了残留有机物对短程硝化系统的影响。在快速启动两个短程硝化反应器后分别加入蛋白质和腐殖酸钠。蛋白质加入短程硝化系统后反应器内同时存在好氧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短程硝化效果不受影响,氨氧化细菌(AOB)的最大活性为31.7 mg N/(L·h)。腐殖酸钠在短程硝化系统中不会被降解和利用,在初始阶段会对AOB活性造成抑制,随着反应器的运行AOB活性迅速恢复并提高至25.7 mg N/(L·h)。在稳定阶段两个反应器的氨氮去除率都达到100%,亚硝态氮积累率稳定在90%左右。结果证明存在可降解和惰性有机物的厌氧消化沼液可以实现短程硝化工艺应用。(3)根据实际的沼液水质情况,首先以物理过滤和化学絮凝方法对奶牛场沼液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可采用快速砂滤+低浓度聚合氯化铝进行预处理以去除SS。然后设计了以预处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为主体的奶牛场沼液脱氮处理工艺流程,基于此流程在金河生态牧业奶牛场设计并建造了相应的脱氮处理装置,设计了该工艺的启动方案,并研究了沼液的短程硝化启动过程。低温、高浓度COD和SS导致短程硝化反应器在启动过程中主要以去除悬浮物和有机物好氧消化为主,运行过程中总氮去除率为10%左右而无亚硝态氮积累,说明其中存在微弱的反硝化和氨氧化活性。
其他文献
长度和位移是目前科学技术领域里比较重要的物理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航空航天、精密机械制造加工、纳米技术工业装备等各个领域对位移测量的精度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在测量位移的多种方法中,激光测量由于本身的非接触特性、测量速度快、可溯源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其中单频激光干涉仪相对于双频激光干涉仪来说,在满足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条件下,具有信号处理过程简单、易于集成、系统结构简单等特点。本
一般物质都有一定程度的介电特性。在电场作用下物质本身会有一定程度的极化(polarizable)现象,并在极化后物质内部电荷会顺着外加电场的方向有序排列。如果外加的电场不均匀,极化的微粒会受到介电泳动力(dielectrophoretic force)而发生移动。利用电场来操纵微粒的介电泳动的技术,可通过改变电学信号参数进行介电泳力的控制,再结合光学、声学、电磁学等技术可以在微芯片上实现对微粒的操
近年来生物材料因其生物亲和力强、透氧性和亲水性等无法比拟的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科学家使用生物材料制备了各式各样的光子器件,其中,利用天然丝制作生物光纤设计光子器件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以天然丝制作生物光纤为研究对象,探索生物材料作为随机激光增益介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究随机激光在生物材料中的传播形式。通过改变泵浦光位置从而调控随机激光的波长。本论文使用以染料Rh6G掺杂的生物蚕丝电纺
近年来,由于对可穿戴设备和电子皮肤的需求迅速增长,利用共轭聚合物制备本征可拉伸的电子器件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共轭聚合物薄膜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它们的分子结构,而且还与它们的分子取向、分子堆积、晶态结构、薄膜厚度等微、介观尺度密切相关。传统的三维体相膜结构复杂,不利于探索结构与电、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而具有几个单分子层厚度的二维超薄膜可以简化体相膜复杂的多级结构,为探究材料结构与其电、力学性能
优势流是影响土壤非平衡水分和溶质运移的重要机制,也是土壤与地下水快速补给、径流及污染物运移的关键途径,而大孔隙流是优势流最常见的类型。大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优势流程度最直接的因素,因此本文在选取代表性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室内人造大孔隙土柱模拟实验研究饱和条件下大孔隙直径、数量和位置对壤粘土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分区收集出流液研究平面水和溶质通量时空变化过程,最后使用Hydrus中的双重
液晶显示器已经是平板显示器中的主流产品,它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组成部件,背光模组逐渐向大尺寸、超薄化、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为了缩短混光距离,通常采用二次透镜对LED光源的光线进行再次分配,因此针对透镜的设计工作就非常重要。本文基于非成像光学理论,提出了直下式LED背光模组中双自由曲面透镜的设计方法。首先对确定设计指标下单个透镜目标面照度最优分布进行了讨论,在此基
二维半导体材料由于具备优异的电子和光电子特性,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硅基材料的新一代材料。硒化铟(In2Se3)是一种具有结晶多态性和多种优异电子特性的III-VI二元硫族化合物,它的直接带隙(2.09 e V)既允许高吸收系数,又可以在光激发下有效生成电子-空穴对,这在光伏和光电导探测器等应用中引起了极大关注,被认为是用于光伏器件、光电、相变存储器和离子电池的有前途的材料。这里我们通过引入内建电场
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是许多研究人员用来制备高性能OLED器件的主要选择之一,但TADF材料设计过程中对分子结构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而激基复合物则能以更简单的方式获得与传统TADF材料同样的效果。本论文主要研究激基复合物对器件性能和发光机制的影响。通过优化客体掺杂、选择合适的激基复合物主体及界面激基复合物下的超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型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芯片的运算速度不断加快,集成度越来越高,尺寸越来越小,导致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电子设备的热设计研究进度略显滞后,使电子设备的工作温度分布不均且能耗高的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严重影响了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本文以传热学、计算流体动力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电子设备高热流密度下的散热问题,采用沉浸式散热技术,用于电子设备的散
随着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行业的飞速发展,SiC MOSFET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工业领域,相比于普通的Si半导体功率器件,其具有耐高温,耐高压,低损耗和高开关频率的优势,因此SiC MOSFET在市场上的商业价值也逐步提升。驱动电路对半导体功率器件的运行至关重要,由于SiC MOSFET的特性和普通Si器件存在着差异,在高频工作的条件下,其本身对电路中的寄生参数更为敏感,因此SiC MOSFET驱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