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位于生态价值创造网络中的主体,由于对农产品生态价值内涵理解不一、实现生态价值所需技术掌握度不同、环保意识和协作观念不强等因素难以形成协同力,阻碍生态价值共创。电子商务作为农业领域的新型技术方式,能够打破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匹配的现状,通过信息联结和网络互动,能够减少主体间信息、技术、文化势差,促进价值共创绩效的提升。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以农户、电商企业、政府组成的网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生态价值创造网络中的主体,由于对农产品生态价值内涵理解不一、实现生态价值所需技术掌握度不同、环保意识和协作观念不强等因素难以形成协同力,阻碍生态价值共创。电子商务作为农业领域的新型技术方式,能够打破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匹配的现状,通过信息联结和网络互动,能够减少主体间信息、技术、文化势差,促进价值共创绩效的提升。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以农户、电商企业、政府组成的网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价值共创绩效实现的路径和影响因素。首先,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以松阳香茶为例,对实地调研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的三级编码,探索价值共创绩效的内涵和外延,析取可能影响价值共创绩效的因素,并构建理论模型;其次,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模型及所提假设予以检验;最后,基于上述质性分析和实证分析,对影响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因素和生态价值实现的路径进行思考。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如下:介绍了农产品生态价值实现概念,包括信息联结、网络互动、政府支持、知识势差、价值共创绩效等,为后面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农产品生态价值实现的机理。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从信息联结、网络互动、信息互通、技术联动、文化认同、政府支持构建了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影响价值共创绩效的因素包括信息联结、网络互动、信息势差、技术势差、文化势差和政府支持。具体而言,信息联结包括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交流水平2个维度;网络互动包括人际互动和人机互动2个维度;信息势差包括信息传递渠道、信息广度、信息深度3个维度;技术势差包括技术获取渠道、技术广度、技术深度3个维度;文化势差包括文化获得渠道、文化深度、文化广度3个维度;政府支持包括信息支持、资金支持2个维度。信息联结和网络互动都是影响价值共创绩效的重要变量,均对价值共创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势差、技术势差、文化势差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政府支持的调节作用在技术势差到价值共创绩效的路径中起作用。结果表明,信息联结、网络互动正向影响价值共创绩效,信息势差、技术势差、文化势差对价值共创绩效的影响发挥中介作用,政府支持在技术势差到价值共创绩效的路径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这启示参与主体在生态价值创造网络中,应积极进行网络互动和信息交换,降低知识势差,提高组织整体水平,改善参与主体的自身水平和农产品概念标准等,促进价值共创绩效的提升。基于上述研究,文章可能存在以下创新点:(1)研究理论创新。从价值共创角度研究价值实现,探究主体知识势差的变化如何影响价值共创绩效。系统的构建农产品生态价值实现机理模型,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对模型进行验证。(2)研究结论有一定新意。指出农产品生态价值实现的路径。在互联网+农业的背景环境下,位于价值共创网络中的主体进行网络互动和信息联结,减小主体间的知识差距,共同进行价值共创,最终实现农产品的生态价值。
其他文献
本报告是基于2021年6月3日华为智慧金融峰会所进行的模拟汉英同传实践。演讲主题为建设绿色低碳金融数据中心,该语料为科技类同传。该演讲旨在促进全球范围内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本次同传任务要求译者妥善处理各个层级的信息,以客观准确地传达发言人主旨,以实现最大的整体信息译出率。根据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型,译员在同传时需要某种脑力容量,这种脑力容量是有限的并且在同传中几乎会被全部占据。当所需的脑力容量超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直至2022年3月份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进入第四波流行,这样的现实背景导致了跨地域举办社会活动的局限性,许多社会服务组织的活动无法照常举行,外部风险倒逼了以社会工作为代表的社会组织服务的转型,得益于当前互联网发展的全新的社会形势,人与人交流互动的方式在很多领域逐渐向“虚拟社会”与“网络互动”的新型场域发展,因而给网络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温床。流动儿童社会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的
随着社会结构的快节奏转型,未成年人涉案类型越发复杂,解决未成年人涉罪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课题。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出现呈现上升趋势,涉罪类型呈现多样化,涉嫌盗窃罪居于首位。叙事治疗模式介入优化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实践。笔者实习期间参与M区检察院委托Y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项目,采用实地调研、半结构式访谈、个案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以参与观护帮教实习为
“生生的节奏”理论形成于20世纪上半叶,是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的核心理论。宗白华在寻找宇宙真相时发现了宇宙间存在的“生生活力”,在探求救国之法时接受了西方现代生命哲学的“生生意志”,最终在反思中国传统美学的过程中体悟到了“生生的节奏”,渐渐地生成了“生生的节奏”理论,并在艺术中得以真实的表现。本文以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为基础,探析其“生生的节奏”理论的形成历程、基本内涵、在艺术中的具体呈现以及当代价值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媒体形态的进步,全媒体、融媒体与智媒体等不同媒体形态对于标志设计也产生了不同呈现要求。全媒体所要求的介质、终端与功能的全覆盖,促使标志设计的移动化场景匹配、视觉延展等特征拓展。融媒体所要求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融,促使标志设计更为个性化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智媒体所建立的生态系统更加关注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促使标志设计通过技术与设备展现出更强的无限性与沉浸感知等定制化可能。通过相关理论
在中华文化宝库中,以活态形式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记忆的重要代表和浓缩,蕴含着独特文化基因和文化价值,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非遗是一种“活着”的艺术,以“活态传播”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成为当代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商品经济的稳步发展,“国潮风”悄然盛行,推动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国潮产品”的崛起。国潮产品
在21世纪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开始逐步从数字媒体时代到智媒体时代转型升级。动态标志已然成为了需求方的热门选择,但也暴露出了动态标志设计同质化问题。与此同时在当前存在智媒机械化的隐患问题背景下,受众日益追求自然真实的感官体验。针对通感的研究对于改善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这是本课题的研究动因。首先,笔者分析了智媒体时代下动态标志以及通感转译的新特征。在智能媒介的支持下,动态标志呈现出了
新媒体时代下,读者对于阅读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立体书籍借用纸艺来打造三维空间和互动形式,呈现了新颖有趣的书籍形态,为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当前立体书籍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原创作品成长迅速,但仍然存在着同质化严重、读者需求未充分挖掘等情况。立体书籍应积极探索设计形态的创新策略,以适应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旨趣,让立体书籍在更契合当代的语境中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文章聚焦“设计形态学”
在英语词汇中,强势词表示语义程度上的强化,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英语书面语中,强势词不仅可以表明作者观点,还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因此,在英语书面语中正确、恰当地使用强势词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书面语写作的说服力,而且可以达到人际交流的目的。基于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书面语WECCL&CLEC-E和本族语者参照语料库CROWN&CLOB-N,本研究根据Kennedy(2003)提出的24个高频
将小说创作的视角不断地深入民间与融入民间,是汪曾祺小说创作的一种演变趋向。同时这也凝结为汪曾祺小说独具风采的审美品格与艺术特色。本论文以此为题,着重对汪曾祺1940——1980年代小说中的民间视野进行深入研究。论文主体部分共三章。第一章题为“民间视野中的地域书写”:本章认为,在地域书写方面,高邮、张家口、昆明与北京占据了汪曾祺看向“民间”的大部分景象,并随着个人际遇与时代的变化而被晕染上不同的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