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高投入、高耗能、高出口率的刺激性需求管理政策,中国经济维持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持续的高增长并没有实质地改进经济增长质量,主要体现在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新常态标志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基于“三驾马车”的需求管理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顺应经济新常态、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供给质量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主要推动。安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前期政策持续过度的特殊经济背景下,结合安徽发展现状,探讨如何在新常态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安徽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改善不适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经济从量的提高到质的增长的关键。在梳理了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文献后,首先对安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下:(1)通过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各要素对安徽经济增长贡献情况,表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依然是推动安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消耗式、粗放式发展仍旧是获取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安徽经济增长结构仍不甚合理;(2)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000-2015年间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属具体阶段进行划分,结果表明:2000-2006年安徽一直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准备阶段,2007-2015年处于初步转变阶段。从整个考察期内来看,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但转变速度相对缓慢,说明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结合安徽经济的增长动力转变、人口变动、需求侧与供给侧管理的侧重程度变化的宏观表象与要素成本上升、投资收益率下降、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微观基础,进一步阐明在新常态时期安徽经济发展产生的新变化。运用增长理论、拐点理论、收敛性假说和自然率假说对经济进入新常态进行理论解释;通过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泉,利用AD-AS曲线的动态变化对安徽供给侧改革加以理论内涵的说明,并结合改革的经济环境、现实逻辑以及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的差异比较来进一步全面阐释安徽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安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一定政策建议:在宏观领域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把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强区域间合作;在微观领域坚决贯彻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端改革要求,顺利完成安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实现安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