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普遍的文化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生存、演变、发展至今,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踩着宗教的足迹前进的,因此,宗教是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自改革开放以后,宗教的发展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中国宗教走向了新的道路——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与宗教的新变化推动了中国宗教研究的发展,对宗教这种人类较为复杂而特殊的社会现象和复合体系,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认识。但凡一个宗教的传播,其核心部分是依赖两种社会力量的支持,一是宗教领袖及其影响力、职业信徒形成的强有力的宗教组织。这一点,研究佛教的历代中外学者及僧传、僧史都给予了详尽的描述。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宗教的传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宗教信仰在群众之中根深蒂固。没有庞大的民间信徒,职业僧侣再传播、教义再博大精深,宗教也无法传播推广。自古以来,佛教僧侣的数量就远远小于佛教居士的数量,如果将居士比作水、僧侣比作鱼,水源深且广,鱼类繁且孳。历来在中国大乘佛教中,居士群体的地位都具足轻重。居士通过宗教活动“护持佛法”,比如译经、刻经、结社、法会等,在继承佛教思想文化方面做出了卓尔不群的贡献。佛教的繁荣与衰败以及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都与居士群体的信仰和思想创造休憩相关。《社会学视角下佛教禅宗居士生活状况研究》尝试结合文献收集和调查访谈的研究方法,对现代佛教居士整体面貌做一个全新的整理和诠释。基于佛教居士群体在佛教发展轨迹上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而与其相关的社会背景、文化积淀是居士群体长久存在并熠熠生辉的基础,故居士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于发现居士与家庭、社会、行为发展的机缘,并探寻居士群体在文化传承、社会角色等多重意义下,宗教流传其中之作用。笔者希望通过此番研究,体现出佛教中的“僧”“俗”之别,并勾勒出现代时期佛教居士群体信仰的特征与形态,展现居士群体的总体生活面貌,并赋予合理性的描述解释与社会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