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金融学范式中,学者们用经济主体是“理性,,的模型来试图理解金融市场中的现象。但是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却发现了金融市场中许多不能用这种理论框架理解和解释的现象,如股票溢价之迷、收益的短期持续和长期反转、规模效应、日历效应等等。
半个世纪以来,这种“完全理性”的假设一直受到以simon教授为代表的有限理性理论的抨击。人脑的生理机能决定了人类的记忆、注意力等认知资源是有限性的。经济主体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备选方案,因此只能找到注意力范围内的备选方案;也不能了解完全了解备选方案的所有后果,只能找到注意到的后果。人类无法在某一瞬问抓住事物的整体和全部后果。
金融系统行为本身固有的虚拟、衍生、不稳定等特性使得它严重受到人的信心、预期等各种心理的影响。金融产品不同于实物产品,人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脱离了人的基本需求,甚至根本与基本需求无关。公众注意力聚焦的变化成为影响金融资产价格异常波动的重要因素。
基于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本研究把公众注意力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在投资者账户数据的层面上,用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投资者基于公众注意力的行为模式,以及这些行为模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论文根据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推导,并参照国外相应的研究设计了方案,将公众注意力分为异常交易量、异常收益率和与公司相关的新闻三个衡量指标,同时基于此三项指标实证分析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买入行为差异,得到如下结论:
一、无论用异常交易量、异常收益率还是有无新闻作为股票关注度的衡量指标,资金量在30万以下的散户投资者都表现出了对高关注度股票强烈的买入行为。散户投资者的订单不平衡率随股票异常交易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对异常收益率表现出不对称的U形;对有新闻的股票,散户投资者的买入行为比卖出行为多24.679﹪。样本中的中大户没有表现出与注意力相关的买入行为。他们对股票异常交易量、异常收益率和新闻均没有明显的反应。样本中机构投资者是异常交易量低的股票的净买入者,当股票经历异常高交易量时,机构投资者又是该股票的卖出者。以异常收益率作为公众注意力的衡量指标时,样本中的机构投资者表现出强烈的反向投资策略,他们的买卖不平衡随着异常收益率的增加单调下降。对新闻机构投资者没有明显的反应迹象。二、三因素模型风格调整的ALFA均为负值表明散户投资者没有从这种行为模式中获利。散户投资者基于注意力而买入的股票组合基本上没有获得超过市场组合的超额收益,投资者基于注意力而买入的股票组合在随后一个月的收益也没有超过他们卖出该组股票组合的收益。由此推论,散户投资者基于注意力的买入行为不是出于理性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