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而又最基本的人们共同体,自身形成发展演化具有客观实在性,而反映这一社会现象的民族定义就其严密性和科学性存在颇多争议。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研究普遍的情况是囿于斯大林有关民族的论述,思维形式始终围绕着民族特征要素加以发挥而鲜有突破。毋容置疑,学术术语或概念的形成不可避免地体现着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甚至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对它的理解和阐释。而民族概念如何真正反映民族这一客观实体,这不仅影响着民族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更重要在于明确学科研究的重点和根本任务。本文将汉语“民族”概念逻辑分析树立于民族过程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加以概括民族本质特征的哲学方法论,以科学认知民族这一客观存在为逻辑起点,继而探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第一章回顾了汉语“民族”概念的由来和演化的基本脉络;第二章梳理前辈汉语“民族”概念的含义与界定研究成果;第三章重在分析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逻辑结构,论述汉语“民族”概念逻辑分析哲学方法论;第四章主要是针对汉语“民族”概念与中国特色的民族研究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和阐述。以民族的本质属性为民族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而揭示现象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力求加以理论概括,是民族理论学科研究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又要重视应用研究方法论,而且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到了现实的民族研究上来,富有民族研究者必须具有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这对于正确领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科学驾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发展规律有着更为一般的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发展和创新研究上溯几千年本土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符合拥有五千年悠久绵长文化的中华民族历史坐标和定位。在世界的广阔视野展示了中国自己鲜明的主体性立场,有益于在全球语境下我国民族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过程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