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就必须首先下功夫提高农民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传统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出现了投资主体单一、教育手段落后、涉及面小、教育层次低以及与实际严重脱节等弊端,不能适应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新变化。陕西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差、劳动技能弱、整体素质低等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陕西农民职业教育创新体系,大力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农民,既是促进陕西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治本之策。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的方法,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路研究。首先,对农民职业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了农民职业教育的内涵、功能、实质以及运行机制,对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做出比较清晰的界定;其次,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在总结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运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陕西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构建陕西农民职业教育创新体系的基本原则、思路方法和具体内容;再次,通过陕西彬县、杨凌示范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运行典型案例分析,总结陕西农民职业教育创新体系的特点,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及建议;最后,结合理论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重点从投资渠道、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手段、保障机制等方面,勾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符合陕西实际的多方位、多元化的农民职业教育创新体系。其特点集中表现在: 1、供给渠道及主体行为趋向多元化。初步确立了以政府供给为主,以专业学校、农业推广系统和民间社会力量为辅的农民职业教育供给渠道;主体的供给行为也由偏重农业产业延伸到了非农产业领域,以满足农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性需求,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 2、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呈现职业化。提出了树立“大教育”的理念,提出既要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的新型农民,为陕西发展陕南中药材产业、关中奶牛和苹果产业、陕北杂粮和畜牧产业提供保障,又要围绕陕西发展劳务经济需要,培养能够胜任非农产业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职业分化。同时将农民职业教育类别归纳为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订单培训等几大类。 3、办学模式和教育手段实现多样化。推行校企联合办学、中介机构+培训机构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