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利用构建的重组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laedrovirus,AcMNPV)感染诱导了离体培养的甜菜夜蛾细胞系Se301细胞发生凋亡。
综合利用ET重组策略和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了缺失凋亡抑制基因p35的重组杆状病毒AcMNPV<△p35>。利用定点转座技术把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reen n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和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ph)基因转座到上述重组杆状病毒中,构建成具有双标记的重组杆状病毒AcMNPV<△p35-ph-gfp>,该重组病毒可以在Hi5细胞中复制。将该重组病毒DNA转染Hi5细胞后,收取病毒上清并测定病毒滴度,把收集的病毒上清以病毒侵染复数为5 TCID<,50>/细胞感染Se301细胞,48 h后有少量细胞出现绿色荧光,但持续到96 h未见具绿色荧光的细胞数量有较大增加。部分细胞发生出泡现象,显示了细胞凋亡的特征。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细胞6 h可以检测到AeMNPV的极早期基因iel转录,一直持续到感染后48 h,表明重组杆状病毒可以进入Se301细胞并进行早期基因的转录。收取不同时相的感染细胞样品,提取细胞总DNA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在感染后72 h的细胞DNA中出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即ladder条带。根据上述结果,推测p35基因在AcMNPV感染Se301细胞时起到抗细胞凋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