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肿瘤微环境纳米载体增敏anti-PD-1免疫治疗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j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作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积极调动或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来治疗癌症的免疫疗法被认为是近几年来癌症防治领域最具有前景的方法之一。但是肿瘤细胞采取各种策略迫使免疫治疗失效,其中最受瞩目的免疫逃逸方式就是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D)途径。活化的T、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与肿瘤细胞表面的配体PD-L1或PD-L2结合后,通过限制肿瘤特异性效应T细胞的免疫活性,诱导失控的肿瘤进程。大量实验表明,在多种肿瘤模型中阻断PD-1途径都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迄今为止,多款anti-PD-1抗体已获FDA批准,应用于40多种癌症的治疗。但临床结果表明,仅有20%-30%的患者对免疫治疗具有响应性,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增强anti-PD-1抗体的疗效是当前免疫治疗的重中之重。缺氧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可以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削弱免疫治疗的疗效。研究表明,缺氧是限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增敏免疫治疗,本研究首先着眼于改善缺氧TME。采用了三种改善缺氧TME的手段,包括利用两种不同的携氧剂——载有全氟辛烷(Perfluorooctane,PFC)或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脂质体(PFC@lipo,Hb@lipo)进行直接的氧气输送,以及利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抑制剂——PX-478间接改善缺氧TME。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载有PFC或Hb的脂质体均能有效地携带和释放氧气,缓解肿瘤缺氧。与PX-478和携氧PFC@lipo相比,携氧Hb@lipo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和临床适用性。抗肿瘤实验表明,小鼠4T1肿瘤对anti-PD-1免疫治疗的响应性有限,而携氧Hb@lipo则能显著增强anti-PD-1抗体的免疫治疗效果。然而,在小鼠结肠癌(CT26)中,单独的免疫治疗或联合治疗均未产生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深入研究发现,在上述两种不同的模型中,1型和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别。4T1肿瘤中免疫促进性M1细胞较多(M1/M2>1),而CT26肿瘤即使在治疗后,免疫抑制性M2细胞仍远多于M1细胞(M1/M2<1)。综上,我们认为缓解缺氧对anti-PD-1免疫治疗的增敏效果受瘤内TAMs表型的制约,同时单独的免疫治疗的疗效也受TAMs表型的限制。TME中TAMs的极化情况,即不同表型TAMs的比例(M1/M2)是增敏anti-PD-1免疫治疗的关键。因此,本课题后续的研究致力于通过巨噬细胞的表型调控来增敏anti-PD-1免疫治疗。巨噬细胞是一种可塑性极强的细胞,诱导M2型TAMs复极化为M1表型已成为目前增强ICIs疗效的一大热点。M2细胞多富集于肿瘤缺氧部位,然而当前对低氧下M2巨噬细胞复极化仍缺乏针对性的调控策略。深入研究发现,两类巨噬细胞的代谢存在明显差异:M1主要依赖糖酵解供能;而M2依靠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和脂肪酸氧化(Fatty acid oxidation,FAO)供能。同时巨噬细胞代谢调控又与其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息息相关。在后续的研究中,将ERs相关肌醇酶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IRE1)-XBP1通路抑制剂KIRA6包封至含有维生素E(Vitamin E,VE)活性成分α-生育酚(α-tocopherol)的还原性纳米乳中,制备得到具有ERs和氧化应激双重抑制作用的纳米乳α-T-K。体内外实验证实,无论在常氧或低氧下,α-T-K均能有效诱导M2型TAMs复极化为M1表型,其作用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代谢而实现的。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纳米乳的作用,筛选了瘤内巨噬细胞浸润丰富的小鼠Lewis肺癌(Lewis lung cancer,LLC)作为肿瘤模型。药效学实验表明,α-T-K显著增强anti-PD-1抗体对LLC肿瘤的治疗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通过改善缺氧TME以增敏anti-PD-1免疫治疗,结果表明瘤内TAMs的极化情况不仅是决定缺氧缓解对PD-1阻断疗法增敏有效性的关键,也是决定anti-PD-1免疫治疗效果的核心。因此,本研究后续实验着力于通过调控TAMs表型来增敏anti-PD-1抗体的免疫治疗效果,为临床增敏免疫治疗提供了可行性较好的新思路。
其他文献
水禽的迁徙物候对个体的适合度、种群动态、群落间的关系和生态系统服务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研究大多集中在春季迁徙中几个传统停歇地和到达欧美繁殖地时间,对亚洲迁徙路线上季节性迁徙物候的特征和环境驱动机制认识较为局限。本研究以东亚分布的代表性水禽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东亚水禽整个年度活动周期迁徙物候的环境驱动机制。基于越冬期、秋季迁徙、春季迁徙三个阶段,本研究回答了东亚水禽迁徙的整个年度活动周期如何受不同环
复杂油气储层的数学物理建模是勘探地球物理领域中的热点课题。鉴于复杂油气储层介质具有多尺度非均匀、多物理机制耦合的特性,传统的孔隙弹性理论无法准确刻画其中的波频散和衰减。为此,本文引入了分数阶导数,利用其对含流体孔隙介质中的物理机制进行更精细的刻画,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新的孔隙介质波传播模型。首先,考虑到孔隙的分形维数会对孔隙流体的渗流机制造成影响,本文引入分数阶导数对传统动态渗透率理论进行了修正。随后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系统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与未知风险不断增加。极端天气、疫情蔓延等外部扰动事件使交通系统极易产生级联失效或大面积瘫痪,实现韧性交通系统的需求十分迫切。论文以“宜居、韧性、智能”为总体目标,研究主要围绕大范围城市道路网络的系统建模、系统特性与系统控制三个方面开展,解决了多因素耦合建模、系统响应机制与韧性导向的自主协同控制三个问题。首先,针对复杂交通系统多因素耦合作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简称复材)、钢材和混凝土的新型组合剪力墙:内置复材约束芯柱的组合剪力墙。复材约束芯柱(FRP confined concrete core)简称为FCCC,包括(FCCCOriginal)、FCCC-R(FCCC-Rebar)和FCCC-PR(FCCC-Prestressed Rebar)三种不同的构造形
中国文化现代化遵循文化现代化过程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基于文化发展、国际互动、文化转型的三维框架进行分析,当下中国文化现代化存在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国际互动面临严峻挑战以及文化转型带来负面效应等现实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需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强化文化发展的治理能力、提升国际互动的文化引力、坚持文化转型的共生取向,系统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人学自觉,不断
带竖向连梁的偏心支撑组合框架(简称“Y型偏心支撑组合框架”)相比于传统的偏心支撑组合框架具有三大优势:连梁的布置形式更为灵活、连梁的安装与拆卸更为便捷、震后结构的可修复性更强。当竖向连梁采用低屈服点钢材时,结构的耗能能力可进一步提升。本文对Y型偏心支撑组合框架的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展开研究,通过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手段,从构件层次和结构层次明确了该结构体系的受力机理与耗能机制,并提出了该结
学位
棕地再生是风景园林学科前沿的热点研究问题,也是当代中国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具有前瞻性和重要性。中国资源衰退型城市的棕地占据城市优质空间、数量多且多以相对集中的形态出现,其再利用给土地有效利用、生态空间与社会空间提质以及区域协同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需要超越“就地论地”的区域视角。本研究以资源衰退型城市中的典型棕地类型工矿业类棕地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的视角下,综合采
作为中国首批试点的十大国家公园之一,祁连山国家公园旨在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祁连山国家公园在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保障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健康,同时也为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借鉴。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压力下,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部分区域出现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和冰川退缩等生态
SIRT6是一种定位于细胞核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在DNA修复、端粒维护、葡萄糖与脂质的代谢、炎症反应、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以及机体的长寿与健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SIRT6参与维持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准确性和基因组稳定性,但是,有丝分裂期间SIRT6调控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在本论文研究工作中,我们发现SIRT6的表达异常导致有丝分裂缺陷和染色体数目改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SIRT6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