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软件组织的开集识别模型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具有国家或黑客组织背景的APT(高级持续威胁)恶意软件攻击问题越来越凸显,对网络空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为了有效应对APT攻击,通过对所捕获的恶意软件进行组织溯源分类,可起到震慑攻击者的作用并有助于制定防御措施。因此,对APT恶意软件的组织分类已成为重要的安全防御技术。传统的使用机器学习的恶意软件分类技术大多基于闭集假设,即假设所有待测样本的类别都是在训练过程中已见过的旧类别。然而,实际的APT恶意软件组织分类面对的是开集场景,即待测样本的组织可能属于在训练过程中从未见过的新组织。因此,很有必要研究APT恶意软件的开集组织分类技术,将待测的APT样本归属为训练时见过的某个旧组织或者识别为未见过的新组织。本文结合深度森林和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一个针对APT恶意软件组织的开集识别模型。此模型先使用深度森林生成样本的一次表征向量,并将样本预分类到APT旧组织类别中;再将样本的一次表征向量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生成新的深度表征(称为二次表征)向量,并根据样本的二次表征向量与预分类旧组织中心点的距离,判定是否接受预分类的结果;最终,将接受结果的样本归属为预分类的APT旧组织,反之则归属为新组织。本文的分类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多粒度扫描模块、级联森林模块、卷积神经网络模块和结果判定模块,分别用于生成样本的一次表征向量、预分类结果、二次表征向量和最终识别结果。本文将详述此分类方法的过程和细节。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开集识别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构建一个带有APT组织标签的PE恶意样本数据集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APT组织开集分类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方法具有更高的AUC值、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此外,本文提出的开集识别模型也有潜力解决其它领域的开集分类问题。本文通过实验探索了此模型用于恶意软件功能家族上的开集分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了此模型在其它开集识别领域具有可迁移性。
其他文献
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能够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及远端转移,是限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参与肿瘤免疫抑制过程的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达于T细胞、B细胞等多种免
换相失败是高压直流输电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若不对其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连续换相失败甚至直流闭锁,产生持续的巨大功率冲击,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
目的:放射诱导肺纤维化是临床胸部肿瘤放疗后不可逆的并发症,通过建立放射诱导肺纤维化的小鼠模型,进一步探讨Ⅱ型肺泡上皮干细胞(AEC Ⅱ)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纤维化有关的因子的表达水平,以期发现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第一部分放射性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建立:购买8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112只,该品系的雌性小鼠已被证实对射线敏感。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71只和对照组41只。小鼠麻醉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环境政策的收紧,可生物降解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聚乳酸(PLA)由于力学强度高且可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一种“绿色材料”。但P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针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血瘀证的有效性及相关分子指标进行meta分析,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为针灸介入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血瘀证预防和治疗及临床试验的完善提供新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根据Cochrane协作网的方法,结合各数据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分别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
研究背景:由皮肤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是当前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在已知的非恶性黑色素瘤皮肤癌中,皮肤
本文刻画了经典函数Banach空间Lp[0,1](1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卵泡液腐胺的含量,研究卵泡液腐胺含量与卵巢储备及卵泡液氧化应激间的关系。探究腐胺是否通过氧化应激通路影响卵巢储备功能,也为在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目的:检测mcl-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分析mcl-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探索mcl-1的表达在DLBCL的发生、发展以及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作用,为未来
目的:观察中药散结通络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病灶的疗效,对患者疼痛评分、中医证侯、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对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碱性磷酸酶等化验指标的影响。探讨散结通络法治疗肿瘤骨转移的临床效果,为肿瘤骨转移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纳入66例确诊为肿瘤骨转移的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