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质量意识的成熟催生了高等教育的多元质量观,这些质量观可以大体归结为以下四种:依托知识本位、社会本位或人本位价值观生成的内适应性、外适应性与个适应性质量观;依据人才观的不同人才衡量标准生成的知识质量观、能力质量观与全面素质质量观;基于高校三大职能生成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科学研究质量观和社会服务质量观;以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所蕴含的发展性、多样化、适应性、整体性和特色化等内涵为据生成的多元质量观。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人们往往秉持不同的质量观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判,形成了差异化的质量评判标准。但以往在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观演进方面的研究多角度单一、不够系统,仍存在整合创新等继续完善的空间。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从一种新的视角来梳理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生成与演进。高等教育质量观作为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价值选择,历经了从生产者质量观到消费者质量观,再到教育服务质量观的演进过程,尽管每一阶段有其独特的质量评判取向,但其背后潜藏着相同或相似的逻辑。这种逻辑裹挟着政策、资源、理念和需求等众多力量,它们牵引着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左右高等教育向本质的回归、影响评判主体的转变及质量评判标准的多样化,共同推动着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纵观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轨迹,高等教育本身已不再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代名词,且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概念日益需要用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来替代,如何满足顾客的差异性利益诉求成为衡量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评判依据。因此,如何克服顾客需求多样性与高等教育服务有限性之间必然存在的紧张,如何防止和克服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高校失灵,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必须直面的问题。实现合理分流,从源头上关注初级顾客利益需求的满足;积极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过程质量,实现大学生多元多向发展;改善和重建精英的制造机制,满足社会对精英的多元需求,都是保证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从入口到过程再到结果全面提升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