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即话语中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信息。长久以来,预设研究一直受到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预设”概念首先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Gottlob Frege)在其著作《意义和所指》中提出,此后罗素(Bertrand Russell)和斯特劳森(Peter F. Strawson)对预设的本质进行了讨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语义学的推动下,预设研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由于可撤销性和映射问题在语义预设上不能得到合理解释,基南(Edward L. Keenan)、卡图南(Lauri Karttunen)和斯托纳克(Robert C. Stalnaker)开始提出语用预设。预设与特定的词语或语言结构相关联,这种能产生预设的语言结构被称为预设触发语,也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列举了莱文逊(Stephen C. Levinson)、尤尔(George Yule)、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以及何自然等对预设触发语的分类,重点分析了莱文逊列举的预设触发语,包括确指描述语、事实动词、蕴含动词、状态改变动词、重复词语、评价性动词、时间从句、分裂句、带重读成分的隐含分裂句、比较与对比、非限制性关系从句、反事实条件句和疑问句。由于预设具有隐蔽性的特征,听话者很容易掉进说话者预设的陷阱。社论作者倾向于利用新闻语篇的这一特性,在文中建立有利或者不利的偏见以此来引导读者的意见。本研究从《纽约时报》、《伯明翰新闻报》、《中国日报》以及《环球时报》英文版中各选取10篇社论,利用AntConc语料库分析工具对样本进行分析,以此来发掘预设触发语在中美报刊社论中的分布特点以及作用。本研究发现中美报刊社论在预设触发语使用频率上具有相似性,确指描述语和比较对比在社论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蕴含动词、状态改变动词、分裂句、重复词语、事实动词和反事实条件句使用频率较低。预设触发语在报刊社论中有衔接连贯、简洁、委婉掩饰和焦点转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