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理解G172分子云复合体的结构及物理性质,我们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对该天区进行了CO(12CO、13CO、C18O)巡天观测。 第一章主要介绍分子云的性质和研究意义、CO观测巡天、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巡天计划”。分子云是恒星形成的场所,分子云的形成与演化的研究是研究星际介质和恒星形成的重要依据。分子云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分子谱线,这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CO分子谱线。紫金山天文台目前正在进行的“银河画卷巡天计划”是对北银道面的大范围CO巡天,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覆盖天区范围大,能同时接收12CO/13CO/C18O(J=1-0)三条谱线,旨在得到银道面分子云更全面的信息。 第二章主要介绍过去G172分子云复合体的研究成果。该天区目前做过HII区、星云、星团等的观测研究,还没做过纤维状分子云的研究,而该天区分子气体的主要分布形式是纤维状分子云。我们将对该天区分子云的分布及物理性质做基础研究。 第三章首先介绍巡天观测的过程和数据处理入库,然后详细叙述G172分子云复合体的研究进展。我们从13CO空间分布和速度结构图中筛选出分子云,然后结合12CO速度结构图,定出五条纤维状分子云,我们选取13CO积分强度图中峰值处的中心点坐标给分子云命名。纤维状分子云和云核的物理量的计算采用LTE近似方法,主要是激发温度、柱密度、质量、光学厚度等的计算。对于纤维状分子云的距离,我们采用的是贝叶斯距离估算法,并结合消光信息做对比。从距离信息来看,G172分子云复合体中的分子云位于英仙臂上。在第三章的最后,我们使用GaussClumps在G172分子云复合体中找寻分子云核,设置找核下限值为6倍rms值,最终找到183个核。 第四章统计了各纤维状分子云和分子云核的基本物理量。MWISP G170.658-00.250是五条纤维状分子云中质量最大的一条,信号强度较弱的MWISP G172.858-00.367的质量很小。有些云核的质量较大,大多数的云核都是维里质量都大于LTE质量。 第五章介绍了G172分子云复合体今后可以进行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