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泽厚美育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变化过程,他的美育思想是他整个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美育思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康德先验哲学、中国传统儒学思想,李泽厚对其进行的创造性的改造和转换,形成了“人类学本体论美育思想体系”,他的美育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一个分支,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李泽厚充分地站在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寻找到“实践”的观点,将其引入美学领域,产生出美育思想的萌芽。他引入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关于“自然人化”的观点,作为他的美育思想的出发点。他首先思考“美的本质是什么”“现实生活中美为什么会有客观性”“美和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等问题,通过阐述“美是生活”“美感的二重性”等概念,重新明确“美育来源于生活”的观点。中期他继续延续着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同时合理吸收和借鉴康德的先验哲学的思想,逐渐发展和建构自己的主体性实践哲学和美学体系,形成“人类学本体论美育思想体系”。李泽厚提出“积淀说”和“新感性”等美学思想,提出“新感性”为实施目标的美育思想,认为在新时期,美育的实施的目标一方面包含个体的、感性的、非功利的存在得到充分的施展,另一方面也受到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的制约,体现时代精神。近期李泽厚在坚持“实践美育思想”的基础上,又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寻找答案,提出“情感本体”。基于对中国缺失宗教信仰习俗和传统的思考与判断,在“情感本体”理论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开凿了“以美育代宗教”的领域。发展和补充美育思想成为李泽厚新时期理论研究的新动力,成为他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重要根据。通过纵向的考察,我们发现李泽厚的美育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横向看,首先,李泽厚先生对美育的内涵作了广义和狭义的界定,既从艺术美育的具体领域对美育的类型进行阐述,将美育分为“感知形式”“情欲形象”“生命意味”三个不同层次,也从美育的实践方面提出策略,提出“情感时间”“让美回归生活”“审美过程的重视”“积极践行技术美育”等新概念,这些理论研究全面梳理美育的各个方面,对美育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研究意义。其次,笔者把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与李泽厚“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进行对比与区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理论依据”“哲学立场”“时代环境”“美育价值”。笔者在对比中发现李泽厚“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创新之处是赋予了“以美育代宗教”新的时代气质与价值,对其新的使命进行阐发,提出“个性主体的发展”和“个体理想人性的培育”。总而言之,李泽厚的美育思想始终在实践基础上,关注人的生存状况,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他的美育思想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具体表现为美育与真、美育与善的两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