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扶贫措施一直都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贫困越发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不管是在各个国家内部还是在区域之间,贫困问题似乎都很难完美地得到解决。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长年累月的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剖析之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无产阶级贫困的本质是基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所产生的绝对贫困。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致力于解决人民最关心的贫困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以逐渐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业扶贫理论,成功解决了庞大人口的温饱问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的地方产业扶贫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发生着全新的变化。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深入发掘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并辅以金融及互联网等相关政策的支持,成功开创了扶贫开发的新局面。2015年至今,各个基层政府立足地方实际情况,以产业扶贫为基本手段,成功实现了产业扶贫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并涌现出了很多的成功案例。经历了三年的实践检验,本文意图以一个实地的案例为切入点,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国家的顶层设计,增强我们的不断向前的信心,同时总结地方上的成功与不足,做出自己的见解,给我们的地方产业扶贫实践提出一些新的思路。文章的主要着眼点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与基层政府具体实践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产业扶贫的理论成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拥有鲜活生命力的理论体系。我们建国以来的一切成功的实践总结都体现在这样一个理论体系之中。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面临新出现的复杂形势和严峻问题,我们的思路和理论必须也随之不断升级。虽然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做出了一系列的顶层设计,但是基层政府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也一定会面临很多的难题。本文通过一个河南省内乡县的典型实践案例,试图见微知著的解释出地方政府在面临实际问题时是如何较好地运用理论和政策武器。同时,笔者实地的调查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尝试给出自己的合理建议。总之通过本文,首先我们确保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理论武器下,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实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目标,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理论体系的丰富提供源源不断的实践成果和群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