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可以引起患者腰腿部疼痛、麻木。当保守治疗不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1911年脊柱融合术应用于临床,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该术式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基本手术方法。但是当进行过腰椎融合术后,其固定节段活动度丧失,腰椎的正常运动方式受到破坏,导致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负荷均增大,会导致邻近节段退变。近年来,腰椎动态或非融合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能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替代方法。Isobar TTL半坚强内固定系统由直径杆和动力部件组成。动力部件包含一些叠加的耐磨钛合金环,可作为“减震器”,限制轴向(±0.2 mm)的位移和伸屈及侧屈(±2°)的活动度。临床上主要用于腰椎单节段或多节段的坚强固定,同时其邻近节段行动态内固定;或者腰椎单节段的动态内固定。目的1.分析Isobar TTL半坚强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2.研究Isobar TTL半坚强内固定系统是否能够延缓邻近节段退变。方法研究从2011年7月到2018年1月应用Isobar半坚强内固定系统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在X线片上分析动态固定节段及其上位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比、椎间活动度,腰椎总活动度以及腰椎前凸角。结果48例患者获随访3-82个月,平均24个月。其中20例患者随访时间大于24个月。VAS评分术前为9(1-10)分,末次随访时为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DI术前为85(15.6-100)%,末次随访时为2.2(0-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手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动态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比、椎间活动度以及腰椎总活动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手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椎间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1例发生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行二次手术治疗,1例出现螺钉松动。结论应用Isobar半坚强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满意。该系统可限制固定节段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对固定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的不良影响较小,并且能够维持大部分患者上位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与活动度,说明该系统可能具有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