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蓬蒿”即茼蒿。这是宋代陆游在回到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在《初归杂咏》中的诗句,用茼蒿来寄托自己的满腔忧愤所凝结的遁世思绪。茼蒿之名始见于唐代孙思邈(581-622年)的《千金·食治》和《唐本草》,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则称“蓬蒿”,明代兰茂《滇南本草》称“同蒿菜”,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称“蓬蒿菜”。因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花形似菊,所以,清代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又称之为“菊花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茼蒿“形气同乎蓬蒿,故名。”北京叫茼蒿为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