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说明文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但目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为以考试为导向,功利心太强;文本解读有所偏离;教学方法单一。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认为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学好说明文相关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14-02
说明文作为一种应用文体,能够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事物,掌握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但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对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和研究还不够,说明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将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以考试为导向,功利心太强
一些教师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上,以考试为导向,侧重于向学生灌输考试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些教师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多围绕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等考点展开,只是带着学生巩固考点知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相当不利的[1]。
(二)文本解读有所偏离
让学生逐步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说明文知识体系,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说明文的文本特质和教学价值,否则就会呈现“千课一面”的状态,导致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模式固化后,教师就会更重视文体形式和阅读技巧的学习,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无法将语言、表达技巧与内容理解融为一体,缺少对学生的人文情怀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做到认真阅读文本,甚至对说明文传递的知识一知半解。这样,文字失去了魅力,最终使说明文阅读教学失去活力。
(三)教学方法单一
首先,一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仍然采取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讲授法能让学生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但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作用有限。加之说明文本身具有科学性、抽象性等特点,不如小说、散文等文体吸引人,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2]。
其次,滥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强大的教学辅助工具,有很多优点,但过度使用多媒体也存在着隐患,如教师把PPT内容当做主要教学内容,成为PPT的讲解者,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PPT上,不能耐心去研读文本,思考问题。
最后,说明文的精读和略读的使用方法不当。精读说明文,教师往往会按照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教学,统一流程。略读说明文,文本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教师要么不讲,要么就把主要知识点略提一下,教学就算结束。不管是精读还是略读,都需要注意内扩外延,打通课内外,这都需要灵活处理。
二、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理解和应用,关系着教学效果。面对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适应新课改要求,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学技能。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不断学习,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积极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及自身修养,利用多种途径积极积累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教师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情,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愿意表达,让课堂充满活力。可以采用探究式、分组式等方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科学小常识、生活小常识等,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正确看待说明文。不像文学类作品善于调动读者情绪,激发读者情感共鸣,说明文更侧重理性思考与解读,需要读者从严密的说明中体会和感悟说明文的美。为此,教师需要深度解读文本,把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为例,学习海市蜃楼现象成因时,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光的折射与反射原理,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夏日高温天气坐在车子里看到前方柏油路面似有积水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知识。
其次,创设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内容,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一是注重朗读。语文教材中一些说明文的语言比较有特色,如《苏州园林》的优美平和,《蝉》的生动有趣,《中国石拱桥》的准确严谨等。通过朗读,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二是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渲染课堂气氛,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具体,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苏州园林》一文时,大多数学生由于没有见过苏州园林,无法想象文中描写的特色建筑,而多媒体则能展示出立体直观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教师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亭臺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使学生能突破文字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说明对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三是开展趣味活动。说明文本身相对枯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提高阅读兴趣的活动,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说明文,如画思维导图、辩论赛、讨论交流、口语训练等。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可以设计“小小导游”这一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苏州园林,其余学生作为评委选出优秀的“导游”,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精心设疑。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要想激起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从标题、科学知识、文本三个角度入手。以《死海不死》为例,教师从标题中提问“死”与“不死”这对矛盾的词的含义是什么,从科学知识角度探讨为什么课文的结论是“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从文本角度提问将要被处死的奴隶为何没有被淹死。这样精心设疑,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会在疑问的带动下积极思考,对文本内容充满兴趣。
(三)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方法种类众多,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需要与现代教学观念相结合,依据学生和文本等具体教学实际而定,并不断优化。
笔者在教学中常用以下教学方法:诵读品析法,通过分角色朗读、齐读、领读、改读等形式让学生沉醉在优美的文字中;图文结合法,把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思维导图法,能够梳理知识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有助于训练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提取关键词法,关键词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提取文中信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拓展阅读法,不再局限于某篇文章或某个单元,而是扩大阅读范围,让学生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如教学事理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可以采用圖文结合法或思维导图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
(四)安排合理教学内容
教师应重视对说明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增强自身语文素养,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在选择和确定说明文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把握好三个原则:第一,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第二,根据文体特征与文本内容选择教学内容;第三,根据学生现阶段学习水平、心理特征、兴趣等选择教学内容。这三个原则是统一而非割裂的,只有把握好这三个原则,说明文教学内容才会符合学生需求,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才会被激发出来,才能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说明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应当正确地对待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说明文。
【参考文献】
[1]徐卫全.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2(4).
[2]吴凤森.说明文教学的偏差与矫正[J].语文建设,2014(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14-02
说明文作为一种应用文体,能够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事物,掌握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但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对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和研究还不够,说明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将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以考试为导向,功利心太强
一些教师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上,以考试为导向,侧重于向学生灌输考试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些教师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多围绕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等考点展开,只是带着学生巩固考点知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相当不利的[1]。
(二)文本解读有所偏离
让学生逐步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说明文知识体系,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说明文的文本特质和教学价值,否则就会呈现“千课一面”的状态,导致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模式固化后,教师就会更重视文体形式和阅读技巧的学习,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无法将语言、表达技巧与内容理解融为一体,缺少对学生的人文情怀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做到认真阅读文本,甚至对说明文传递的知识一知半解。这样,文字失去了魅力,最终使说明文阅读教学失去活力。
(三)教学方法单一
首先,一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仍然采取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讲授法能让学生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但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作用有限。加之说明文本身具有科学性、抽象性等特点,不如小说、散文等文体吸引人,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2]。
其次,滥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强大的教学辅助工具,有很多优点,但过度使用多媒体也存在着隐患,如教师把PPT内容当做主要教学内容,成为PPT的讲解者,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PPT上,不能耐心去研读文本,思考问题。
最后,说明文的精读和略读的使用方法不当。精读说明文,教师往往会按照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教学,统一流程。略读说明文,文本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教师要么不讲,要么就把主要知识点略提一下,教学就算结束。不管是精读还是略读,都需要注意内扩外延,打通课内外,这都需要灵活处理。
二、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理解和应用,关系着教学效果。面对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适应新课改要求,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学技能。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不断学习,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积极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及自身修养,利用多种途径积极积累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教师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情,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愿意表达,让课堂充满活力。可以采用探究式、分组式等方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科学小常识、生活小常识等,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正确看待说明文。不像文学类作品善于调动读者情绪,激发读者情感共鸣,说明文更侧重理性思考与解读,需要读者从严密的说明中体会和感悟说明文的美。为此,教师需要深度解读文本,把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为例,学习海市蜃楼现象成因时,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光的折射与反射原理,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夏日高温天气坐在车子里看到前方柏油路面似有积水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知识。
其次,创设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内容,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一是注重朗读。语文教材中一些说明文的语言比较有特色,如《苏州园林》的优美平和,《蝉》的生动有趣,《中国石拱桥》的准确严谨等。通过朗读,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二是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渲染课堂气氛,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具体,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苏州园林》一文时,大多数学生由于没有见过苏州园林,无法想象文中描写的特色建筑,而多媒体则能展示出立体直观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教师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亭臺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使学生能突破文字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说明对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三是开展趣味活动。说明文本身相对枯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提高阅读兴趣的活动,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说明文,如画思维导图、辩论赛、讨论交流、口语训练等。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可以设计“小小导游”这一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苏州园林,其余学生作为评委选出优秀的“导游”,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精心设疑。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要想激起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从标题、科学知识、文本三个角度入手。以《死海不死》为例,教师从标题中提问“死”与“不死”这对矛盾的词的含义是什么,从科学知识角度探讨为什么课文的结论是“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从文本角度提问将要被处死的奴隶为何没有被淹死。这样精心设疑,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会在疑问的带动下积极思考,对文本内容充满兴趣。
(三)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方法种类众多,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需要与现代教学观念相结合,依据学生和文本等具体教学实际而定,并不断优化。
笔者在教学中常用以下教学方法:诵读品析法,通过分角色朗读、齐读、领读、改读等形式让学生沉醉在优美的文字中;图文结合法,把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思维导图法,能够梳理知识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有助于训练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提取关键词法,关键词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提取文中信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拓展阅读法,不再局限于某篇文章或某个单元,而是扩大阅读范围,让学生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如教学事理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可以采用圖文结合法或思维导图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
(四)安排合理教学内容
教师应重视对说明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增强自身语文素养,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在选择和确定说明文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把握好三个原则:第一,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第二,根据文体特征与文本内容选择教学内容;第三,根据学生现阶段学习水平、心理特征、兴趣等选择教学内容。这三个原则是统一而非割裂的,只有把握好这三个原则,说明文教学内容才会符合学生需求,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才会被激发出来,才能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说明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应当正确地对待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说明文。
【参考文献】
[1]徐卫全.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2(4).
[2]吴凤森.说明文教学的偏差与矫正[J].语文建设,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