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提出问题
1.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就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等提出“为什么”。这种提问要根据学情,从正确的立场、观点出发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也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例如讲“挑战‘两极’”内容时,可根据九年级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情感设置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为什么要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西欧的联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西欧联合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前欧盟的目标是什么?联系欧盟其他成员国对希腊的援助,你有何感想?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最终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发展经济,保障自己的安全。而西欧的联合,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由其扩大而来的欧盟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对世界格局的变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欧盟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政治一体化,所以当其成员国之一希腊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时,欧盟其他成员国才会决定对希腊进行必要的援助,可见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对欧洲联合的全过程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深刻的、完整的认识。
2.从与问题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现象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内容时,可利用教材上讲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进行反问:“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有的说这只是导火线,有的说这只是借口……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可进一步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深刻思考后得出结论: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引发了一战。但萨拉热窝事件加速了一战的爆发。这样学生就学会了辩证地分析问题,透过现象抓住了本质,认识到偶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3.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积极思维,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隋朝大运河和科举制”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隋朝扬州的一位书生,准备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沿着大运河,你会经过哪些地方?”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扮演角色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相发言,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他们余兴未尽时我继续设置问题:“如果到了洛阳,你会参加哪些科目考试?”由于创设了历史情境,营造了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提问。历史学习必须关注现实社会,为学生认识现实社会服务,只有与现实社会联系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历史、反思历史。所以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机遇与挑战“内容时,我让学生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云南与贵州两省的干旱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联系起来,设计了以下问题:面对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世界各国应该采取什么实质性的有效措施?中国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既贴近现实生活,也能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注身边的历史。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质疑
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有效的预习和合作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注重对学生自主质疑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的学生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太幼稚而遭到同学的嘲笑;有的害怕提出的问题不合老师的设想而受到指责;有的只会依赖老师和同学,自己根本就提不出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敢于质疑。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好问、敢问的精神,然后视问题情况给予帮助、引导。只要学生能提问,无论问题有无价值,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教师还要努力创设条件,给予学生更多的质疑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解疑的场所。
2.教师要教方法,让学生会质疑。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重要。为了让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应多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独立质疑。
总之,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既要能提出科学的问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新、探究与体验搭建平台,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质疑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就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等提出“为什么”。这种提问要根据学情,从正确的立场、观点出发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也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例如讲“挑战‘两极’”内容时,可根据九年级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情感设置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为什么要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西欧的联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西欧联合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前欧盟的目标是什么?联系欧盟其他成员国对希腊的援助,你有何感想?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最终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发展经济,保障自己的安全。而西欧的联合,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由其扩大而来的欧盟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对世界格局的变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欧盟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政治一体化,所以当其成员国之一希腊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时,欧盟其他成员国才会决定对希腊进行必要的援助,可见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对欧洲联合的全过程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深刻的、完整的认识。
2.从与问题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现象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内容时,可利用教材上讲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进行反问:“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有的说这只是导火线,有的说这只是借口……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可进一步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深刻思考后得出结论: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引发了一战。但萨拉热窝事件加速了一战的爆发。这样学生就学会了辩证地分析问题,透过现象抓住了本质,认识到偶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3.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积极思维,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隋朝大运河和科举制”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隋朝扬州的一位书生,准备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沿着大运河,你会经过哪些地方?”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扮演角色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相发言,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他们余兴未尽时我继续设置问题:“如果到了洛阳,你会参加哪些科目考试?”由于创设了历史情境,营造了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提问。历史学习必须关注现实社会,为学生认识现实社会服务,只有与现实社会联系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历史、反思历史。所以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机遇与挑战“内容时,我让学生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云南与贵州两省的干旱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联系起来,设计了以下问题:面对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世界各国应该采取什么实质性的有效措施?中国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既贴近现实生活,也能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注身边的历史。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质疑
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有效的预习和合作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注重对学生自主质疑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的学生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太幼稚而遭到同学的嘲笑;有的害怕提出的问题不合老师的设想而受到指责;有的只会依赖老师和同学,自己根本就提不出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敢于质疑。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好问、敢问的精神,然后视问题情况给予帮助、引导。只要学生能提问,无论问题有无价值,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教师还要努力创设条件,给予学生更多的质疑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解疑的场所。
2.教师要教方法,让学生会质疑。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重要。为了让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应多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独立质疑。
总之,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既要能提出科学的问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新、探究与体验搭建平台,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质疑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