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出发,围绕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核心素养相关论研究,对其中的概念知识难点的有效教学策略做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概念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学习强调对学习者物理核心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物理教育与学习者发展的共同方向。其中概念知识作为学习的基础,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对其有效的教学思路和实施方法做出探索,可以说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概念教学设计依据
1、概念本质特征
概念的本质特征就是概念表示什么,是对于什么具体事物或原理的抽象化表达,其关键在于什么地方。例如,“电场强度”可解释为“无论是点电荷的电场还是其他电场,在电场对比那个位置,试探电荷所受静电力与其电荷量之比,一般来说是不同的,其反映着电场在各个点的性质,这便是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反应的就是电场中各点的性质,所以它是一个对电场中不同位置性质的物理量表征,而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具体位置。由概念解释可以使专属名词变得易懂,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当中。再如,“等势面”概念的解释是“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各点所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由此可知,等势面的本质特征就是一个面上各点的电势均相等。
2、概念物理意义
理解物理概念的意义就是明确知道为什么要建立该物理概念,建立这个概念又解决了什么问题。当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知识的物理意义后,便可以感受到其实际价值,感受也就更加深刻。例如,学习加速度概念前,学生只会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面对一些实际性问题时,涉及到了该如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变化,学生便能够感受到新概念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3、理清联系区别
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其虽然是个体,但却是一个个系统下具有紧密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有机个体。正是因为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才使得概念知识可以构成一个体系,而其中的每一个概念与其它概念的异同则又充当着成立体系的必要条件。因此,理解和把握概念知识中的内在联系,明确其区别,便是形成物理观念及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关键,这意味着学生的物理思维逐渐趋于成熟。例如,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和速率,其中速度是矢量,所以既包括大小,也包括方向;速率为标量,代表瞬时间的速度大小,不能够用来确定方向。
4、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是运用概念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说,大多数物理习题都会着眼于对学生概念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考察,而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概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表明着其对于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习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类就是综合性习题,此类习题中往往会考察多个概念点,甚至包含着多个方向,那么学生则需要有一个系统化且清晰的概念逻辑体系,以使自己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精准调用所学概念知识。例如,将一块质量为m1的长木板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接着再将质量为m2的物体A放在木板B上,其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此时用大小为F的水平拉力去拉动物体A,使其沿着B进行运动,B始终保持静止状态。求此时木板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通过分析可知,此问题中一共涉及到了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静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力等知識点,只有在明确所需运用概念的基础上清楚其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所以答案应该是“A相对于B产生了相对运动,也就是B给A造成了滑动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左,大小为μ2m2g,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A也为B造成了相应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结合木板的静止状态可知其所受力为平衡,所以其也一定受到了地面带来的静摩擦力作用,大小与前两者相同,方向为水平向左。”
二、突破难点的思路与方法
1、创设实验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带去直观的感受,以感性认知的增强提高其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例如,在“光电效应”概念讲解中,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其中需要验证光照射金属时会令其表面的电子溢出这一结论,那么教师就可以选择演示实验的方式来引动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将电机的负极与锌板连接来令其带负电,再将锌板与静电计连接,并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可引导学生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发现其中的能量转换关系。
2、学科外延
物理概念离不开其他学科的介入,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会涉及到瞬时速度的概念知识,可利用匀变速运动图像来推导位移公式,这其中会用到数学的求异与积分思想方法。再如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需要用到直线和曲线的斜率;力的合成与分解需要用到矢量运算等等。正是由于理科概念知识的抽象性,使得教师需要广征博引,来为学生尽可能具象化地呈现,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不只是数学知识的介入,还应当有更多范围。
3、类比迁移
类比是一种理科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方法,与之相结合的就是推理。在许多概念知识中都可以见到类比推理的身影,如电场与重力场;电荷在电场中的偏转与平抛运动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类比意识和思维,令其掌握这种灵活且有效的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
综上,形成一个科学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法离不开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耐心指导,在教师的多维度指导下,学生才能够产生思维主动意识,变“能学”为“会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前提,当代学习者应该有意识地去提高自身学习思维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纪晓军.突破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重难点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89-90.
[2]汤应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与学的难点及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8.
[3]洪焕灼. 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形成正确物理概念的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二中)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概念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学习强调对学习者物理核心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物理教育与学习者发展的共同方向。其中概念知识作为学习的基础,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对其有效的教学思路和实施方法做出探索,可以说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概念教学设计依据
1、概念本质特征
概念的本质特征就是概念表示什么,是对于什么具体事物或原理的抽象化表达,其关键在于什么地方。例如,“电场强度”可解释为“无论是点电荷的电场还是其他电场,在电场对比那个位置,试探电荷所受静电力与其电荷量之比,一般来说是不同的,其反映着电场在各个点的性质,这便是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反应的就是电场中各点的性质,所以它是一个对电场中不同位置性质的物理量表征,而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具体位置。由概念解释可以使专属名词变得易懂,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当中。再如,“等势面”概念的解释是“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各点所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由此可知,等势面的本质特征就是一个面上各点的电势均相等。
2、概念物理意义
理解物理概念的意义就是明确知道为什么要建立该物理概念,建立这个概念又解决了什么问题。当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知识的物理意义后,便可以感受到其实际价值,感受也就更加深刻。例如,学习加速度概念前,学生只会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面对一些实际性问题时,涉及到了该如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变化,学生便能够感受到新概念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3、理清联系区别
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其虽然是个体,但却是一个个系统下具有紧密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有机个体。正是因为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才使得概念知识可以构成一个体系,而其中的每一个概念与其它概念的异同则又充当着成立体系的必要条件。因此,理解和把握概念知识中的内在联系,明确其区别,便是形成物理观念及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关键,这意味着学生的物理思维逐渐趋于成熟。例如,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和速率,其中速度是矢量,所以既包括大小,也包括方向;速率为标量,代表瞬时间的速度大小,不能够用来确定方向。
4、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是运用概念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说,大多数物理习题都会着眼于对学生概念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考察,而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概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表明着其对于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习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类就是综合性习题,此类习题中往往会考察多个概念点,甚至包含着多个方向,那么学生则需要有一个系统化且清晰的概念逻辑体系,以使自己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精准调用所学概念知识。例如,将一块质量为m1的长木板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接着再将质量为m2的物体A放在木板B上,其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此时用大小为F的水平拉力去拉动物体A,使其沿着B进行运动,B始终保持静止状态。求此时木板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通过分析可知,此问题中一共涉及到了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静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力等知識点,只有在明确所需运用概念的基础上清楚其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所以答案应该是“A相对于B产生了相对运动,也就是B给A造成了滑动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左,大小为μ2m2g,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A也为B造成了相应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结合木板的静止状态可知其所受力为平衡,所以其也一定受到了地面带来的静摩擦力作用,大小与前两者相同,方向为水平向左。”
二、突破难点的思路与方法
1、创设实验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带去直观的感受,以感性认知的增强提高其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例如,在“光电效应”概念讲解中,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其中需要验证光照射金属时会令其表面的电子溢出这一结论,那么教师就可以选择演示实验的方式来引动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将电机的负极与锌板连接来令其带负电,再将锌板与静电计连接,并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可引导学生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发现其中的能量转换关系。
2、学科外延
物理概念离不开其他学科的介入,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会涉及到瞬时速度的概念知识,可利用匀变速运动图像来推导位移公式,这其中会用到数学的求异与积分思想方法。再如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需要用到直线和曲线的斜率;力的合成与分解需要用到矢量运算等等。正是由于理科概念知识的抽象性,使得教师需要广征博引,来为学生尽可能具象化地呈现,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不只是数学知识的介入,还应当有更多范围。
3、类比迁移
类比是一种理科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方法,与之相结合的就是推理。在许多概念知识中都可以见到类比推理的身影,如电场与重力场;电荷在电场中的偏转与平抛运动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类比意识和思维,令其掌握这种灵活且有效的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
综上,形成一个科学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法离不开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耐心指导,在教师的多维度指导下,学生才能够产生思维主动意识,变“能学”为“会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前提,当代学习者应该有意识地去提高自身学习思维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纪晓军.突破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重难点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89-90.
[2]汤应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与学的难点及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8.
[3]洪焕灼. 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形成正确物理概念的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