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通常是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杂粮等农作物秸秆。就吉林市而言,秸秆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的秸秆。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炭、液化气等燃料在农村的逐步普及,秸秆仍然是农民从事耕作生产的一大“负担”,由于其产量大、利用价值低、转化成本高等原因,大量秸秆被毫无意义地野外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秸秆综合利用已经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当前吉林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1.1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吉林市用于养畜过腹还田的秸秆约占全市秸秆总量的32%,每年大约转化161万吨。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是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节约饲料用粮,缓解粮食供需矛盾,形成节粮型畜牧业结构,还可以较大幅度增加牛、羊肉产量,丰富菜篮子,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
1.2秸秆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 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加以利用是目前最普遍的利用方式。吉林市用于还田的秸秆约占全市秸秆总量的17%,每年大约还田86万吨。这种还田方式主要是将秸秆中的根茬经机械粉碎直接还田,即采用拖拉机配带的灭茬机,在地里直接将根茬粉碎,再用深耕犁翻埋到土壤深处,其特点是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秸秆处理时间短,腐烂时间长。
1.3秸秆用于农村能源建设 秸秆用于燃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用于炊事,代替煤柴等燃料;二是秸秆气化,即经过不充分燃烧,产出一氧化碳和氢气。吉林市用于燃料的秸秆约占全市秸秆总量的50%,每年大约烧掉252.3万吨。其中,玉米秸秆196万吨,水稻秸秆37万吨,大豆秸秆7.3万吨,秸秆气化12吨。目前吉林市农村秸秆气化站仅有1个,位于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年利用水稻秸秆中的稻壳12吨,供应农户58户。
1.4秸秆用作工业原料 秸秆还可用于化工、建材、草编等行业。一是用于化工生产包括生产木糖、木糖醇、乙醇及造纸行业等。玉米秸秆中的玉米芯是生产木糖、木糖醇的主要原料。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的吉林益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利用玉米芯生产木糖的企业,年加工利用玉米芯5000吨。秸秆中的稻草,是造纸行业纸浆生产的原料之一,目前在吉林市仅有个别小企业收集农户稻草,制成初纸浆,为大型造纸企业提供原材料,这方面的产量现在微乎其微。二是用于建材行业。在吉林市用秸秆生产建筑业板材还处于起步阶段,秸秆制造建筑材料的企业和用量现在极少,主要是将秸秆粉碎后压制成密度板或轻体砖。三是用于编织行业。主要用秸秆编制草袋、草帘、草席、花圈等,这方面的用量也很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吉林市虽然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综合利用数量有限,还存在野外焚烧的实际问题。一是缺少秸秆粉碎还田专用机械。近几年,许多农户焚烧玉米秸秆形成了习惯。实际上农民也知道秸秆还田好处很多,烧了可惜。但由于目前吉林市的农业机械和工艺不配套,致使还田的秸秆。对下年耕种、铲趟造成了很大影响,再粉碎一遍又要增加成本,还不如一烧了之,省时省力省钱。特别是新型还田机械的研发、推广使用还需要一个过程。二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不高。从调查看,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含量较低,秸秆转化成本较高,工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成果在农村的推广。三是秸秆综合利用还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由于秸秆加工转化成本较高,农民自身很难解决,需要龙头企业的参与。但目前吉林市这方面的企业正处于引进阶段,秸秆气化、转化等综合利用在吉林市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模。
3.搞好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3.1加强科研,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秸秆的转化利用技术除要求经过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外,还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改进,特别是生产性试验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但由于科研投入不足,技术不成熟就投入应用往往所造成的负面损失远远大于为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而需要的投入。科技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应进行立项研究,集中资金,加大科研投入,精心组织省内各有关专业领域技术较强的科技力量进一步深入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针对项目推广中发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缩短技术熟化时间。
3.2以点带面,搞好秸秆综合利用的示范推广工作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地区进行适宜项目的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示范推广。建立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与项目应用村和乡镇的联系,通过现场会、明白纸、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搞好示范和宣传,以点带面。在有条件的地区,搞好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对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作用。
3.3突出项目,推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引导农民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和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功能强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农业产业化经营。如建设焚烧发电、秸秆压块及深度加工、秸秆气化站、秸秆生物制肥厂、秸秆建筑包装材料、秸秆培养食用菌生产等项目,使秸秆综合利用实现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既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又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3.4强化宣传,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并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制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焚烧秸秆等浪费资源、影响环境行为给予法律约束,对增加有机肥投入、进行秸秆还田和有效综合利用的农民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鼓励。
1.当前吉林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1.1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吉林市用于养畜过腹还田的秸秆约占全市秸秆总量的32%,每年大约转化161万吨。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是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节约饲料用粮,缓解粮食供需矛盾,形成节粮型畜牧业结构,还可以较大幅度增加牛、羊肉产量,丰富菜篮子,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
1.2秸秆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 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加以利用是目前最普遍的利用方式。吉林市用于还田的秸秆约占全市秸秆总量的17%,每年大约还田86万吨。这种还田方式主要是将秸秆中的根茬经机械粉碎直接还田,即采用拖拉机配带的灭茬机,在地里直接将根茬粉碎,再用深耕犁翻埋到土壤深处,其特点是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秸秆处理时间短,腐烂时间长。
1.3秸秆用于农村能源建设 秸秆用于燃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用于炊事,代替煤柴等燃料;二是秸秆气化,即经过不充分燃烧,产出一氧化碳和氢气。吉林市用于燃料的秸秆约占全市秸秆总量的50%,每年大约烧掉252.3万吨。其中,玉米秸秆196万吨,水稻秸秆37万吨,大豆秸秆7.3万吨,秸秆气化12吨。目前吉林市农村秸秆气化站仅有1个,位于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年利用水稻秸秆中的稻壳12吨,供应农户58户。
1.4秸秆用作工业原料 秸秆还可用于化工、建材、草编等行业。一是用于化工生产包括生产木糖、木糖醇、乙醇及造纸行业等。玉米秸秆中的玉米芯是生产木糖、木糖醇的主要原料。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的吉林益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利用玉米芯生产木糖的企业,年加工利用玉米芯5000吨。秸秆中的稻草,是造纸行业纸浆生产的原料之一,目前在吉林市仅有个别小企业收集农户稻草,制成初纸浆,为大型造纸企业提供原材料,这方面的产量现在微乎其微。二是用于建材行业。在吉林市用秸秆生产建筑业板材还处于起步阶段,秸秆制造建筑材料的企业和用量现在极少,主要是将秸秆粉碎后压制成密度板或轻体砖。三是用于编织行业。主要用秸秆编制草袋、草帘、草席、花圈等,这方面的用量也很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吉林市虽然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综合利用数量有限,还存在野外焚烧的实际问题。一是缺少秸秆粉碎还田专用机械。近几年,许多农户焚烧玉米秸秆形成了习惯。实际上农民也知道秸秆还田好处很多,烧了可惜。但由于目前吉林市的农业机械和工艺不配套,致使还田的秸秆。对下年耕种、铲趟造成了很大影响,再粉碎一遍又要增加成本,还不如一烧了之,省时省力省钱。特别是新型还田机械的研发、推广使用还需要一个过程。二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不高。从调查看,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含量较低,秸秆转化成本较高,工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成果在农村的推广。三是秸秆综合利用还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由于秸秆加工转化成本较高,农民自身很难解决,需要龙头企业的参与。但目前吉林市这方面的企业正处于引进阶段,秸秆气化、转化等综合利用在吉林市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模。
3.搞好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3.1加强科研,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秸秆的转化利用技术除要求经过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外,还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改进,特别是生产性试验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但由于科研投入不足,技术不成熟就投入应用往往所造成的负面损失远远大于为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而需要的投入。科技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应进行立项研究,集中资金,加大科研投入,精心组织省内各有关专业领域技术较强的科技力量进一步深入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针对项目推广中发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缩短技术熟化时间。
3.2以点带面,搞好秸秆综合利用的示范推广工作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地区进行适宜项目的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示范推广。建立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与项目应用村和乡镇的联系,通过现场会、明白纸、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搞好示范和宣传,以点带面。在有条件的地区,搞好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对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作用。
3.3突出项目,推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引导农民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和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功能强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农业产业化经营。如建设焚烧发电、秸秆压块及深度加工、秸秆气化站、秸秆生物制肥厂、秸秆建筑包装材料、秸秆培养食用菌生产等项目,使秸秆综合利用实现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既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又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3.4强化宣传,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并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制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焚烧秸秆等浪费资源、影响环境行为给予法律约束,对增加有机肥投入、进行秸秆还田和有效综合利用的农民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