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tc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鸣凤是巴金小说《家》中的一个婢女形象。本文从封建等级、门第观念和鸣凤在男权中心观下形成的奴性人格,对其悲剧命运进行阐释。封建等级、门第观念是造成其悲剧的外部原因,而男权中心观下形成的奴性人格则是其悲剧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巴金小说《家》 鸣凤 悲剧命运 等级门第观念 奴性人格
  冰心在论述悲剧时曾说:“悲剧必是描写心灵的冲突,必有悲剧的发动力,是悲剧主人翁心理冲突的一种力量。”因此,挖掘悲剧成因,无疑是评价悲剧人物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封建文化的等级、门第观念和男权中心观下形成的奴性人格对巴金《家》中的婢女鸣凤的悲剧命运进行阐释,以期方家斧正。
  一
  封建社会等级、门第观念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有着顽固的作用。地位悬殊、身份贵贱永远是难以跨越的鸿沟。“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对封建社会的男女老少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借新的婚姻来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机会,起作用的是家族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由于门第、等级观念而造成的婚姻悲剧在中国历史上可说是不胜枚举。即便是历史的年轮转到了“五四”这个思想、文化相对自由、开放的年代,这种观念仍然有形或无形地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从而酿成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悲剧。
  鸣凤是高家的一个普通丫鬟。她美丽善良,也有着一切少女怀春的情怀。她深爱着高家的三少爷觉慧,可又深知这只是镜花水月的幻想。她明白在他们之间横亘着门第、等级这座永远也无法跨越的大山;她懂得这种美好的梦想永远没有实现的一天;她更知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只叹自己没生在有钱人家,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等级观念造成的后果。家庭的出身、背景有时候就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而且成为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即使觉慧在梅园向她大胆示爱,并表示要迎娶她做三太太时,她非但没有欣喜,反而更加惶恐:“不,不,你不要去说……我没有那样的命。”“你不晓得我多尊敬你……有时候你真象天上的月亮……我晓得我的手是摸不到的。”“我一辈子只做你的丫头,不是更好吗?这样太太也不会生气,你也不会得罪人,我只要一生一世都呆在你身边就好了。”这是多么卑微的请求,这是一个下跪者崇拜地仰视着自己的偶像而发出的哀求。即使是知道觉慧对自己也情有独钟,这堵门第高墙却依然坚固地阻挡着她的心,这种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使这对小爱人伸手可及却又咫尺千里,两情殷殷却又难成连理。
  按理说,觉慧应该是高家最具叛逆性格的一个人。然而,他那潜意识里的等级贵贱思想仍然在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他的心目中,曾不只一次地出现过两张脸的比较:一张是顺受的、毫不抱怨的、毫不诉苦的;一张是反抗的、热烈的而且是刚毅的,对一切都不能忍受的。很明显,这两张脸便是下层婢女鸣凤和上层小姐琴的脸。这两张脸的比较尽管他更倾向前者,可是在他的意识深处,更希望这是两者的融合。在梅园互诉衷情时,觉慧就说:“鸣凤,真苦了你了,在你这样的年纪应该进学堂读书,象你这样聪明,一定比琴小姐读得好……要是你生在有钱人家,或者就处在琴小姐的地位,该多好!”在这充满遗憾的话语中觉慧意识深处的门第观念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露了出来。他不只一次地想安慰鸣凤,给她一点东西,可是又想不出有什么可以给她……”“他想反抗它,改变它,可是也知道这样的事做不到。”他也不得不承认“真是梦想!真是梦想!”“假使她处在琴表姐那样的环境呢?”“那当然不成问题的。于是他和她之间的一切都成了很自然,很合理的了。”“他觉得他同她本来可以接近,可是不幸在他们中间立了一道无形的高墙,就是这个绅士家庭。它使他不能够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所以他恨它。”觉慧的这些思想和语言其实是很符合他的身份和地位的。他有着鱼和熊掌都想兼得的心理。既想要鸣凤的美丽、纯朴、善良,又想要琴表姐门当户对的家庭背景、高人一等的小姐身份。而当这两者不可兼得时,他当然表现得痛苦、矛盾甚至绝望。一个如此深爱鸣凤的人,尚且如此顾忌门第身份的区别,更何况其他人呢?鸣凤在这样一股强大的势力面前怎么会不过早地香消玉殒呢?
  二
  鸣凤的悲剧除了由封建等级、门第制度这只魔爪紧紧扼住她的咽喉外,还有另一只魔爪——两千多年的封建奴化教育,也早已培训中国女性(包括鸣凤),让她们形成了温柔驯服、多愁善感、安于卑贱的性格。
  中国封建传统文化自古就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一系列的教条严重束缚女性的身心。“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人从来就没有为自己活过,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深植人心。在高家,鸣凤首先是个女人,而且是个地位卑贱的婢女,等级制度和男权文化这两座大山无时无刻不在压迫着她。在高家,她除了伺候人,偶尔被当做礼品送给达贵以供其泄欲外,再无其他任何意义。尽管最后鸣凤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道路,然而,这仍然是烈女思想的使然。在她短暂的生命里,占据她思想的最主要成分依然是那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意识下形成的奴性心理——把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爱、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一个高高在上,自己无法把握的男性,这不能不说也是她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鸣凤的心中,她永远都是跪在地下的奴仆。而觉慧永远都像是天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即。这种仰视的姿态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生些微改变。她永远是一副顺受的、毫不诉苦的,毫不抱怨的面孔。当觉慧说她讲话就像小鸟唱歌一样时,她心甘情愿地表示愿意夜夜歌唱,唱得血都呕出来了还是要唱给他听;即使面临死亡的时刻,也生怕打扰了觉慧,不敢向他求救哭诉,而是觉得“应该放弃他。他的存在比她的存在更重要,她不能让他牺牲他的一切来救她。她应该去了,在他的生活里她应该永久地去了”。至死她非但不怨恨觉慧,反而更爱他。从这种不平等人格上滋生的不平等的爱是多么伟大却又多么卑微啊。
  鸣凤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有个体存在价值的人,一心想着觉慧这个“大救星”,殊不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她的生命完全依附于一个男人,甚至为他生,为他死,“舍身爱人”固然感人,可是一个没有独立完整人格,没有尊严的乞求者的爱注定是无法长存的。这种自甘为奴,并死心塌地地为主人服务,供主人差遣的忠奴形象,虽然引不起任何恶感,却也只能让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三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十六岁的花季少女鸣凤无疑就是被毁灭的美好的生命。她美丽;“脑后垂着一根发辫,一件蓝布棉袄裹着她的苗条的身子。瓜子形的脸庞也还丰润。在她带笑说话的时候,脸颊上呈现两个酒窝,她闪动着两只明亮的眼睛,天真地看他们。”她纯洁:为了坚守对觉慧的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善良,为了成全心爱的人,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纯洁、善良的姑娘却不断被践踏、被戕害,在青春妙龄时节里香消玉殒,零落成泥碾作尘。是谁将她的地位要求化为泡影?是谁扼杀了这年轻美好的生命?正是那朱门与竹门永远无法跨越却又深入人心的等级制度,正是那男权中心社会造就的奴性人格。
  鸣凤是《家》中一个十分感人的形象。就连国外评论家也认为:“鸣凤的文雅使人感伤的形象是小说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它的爱与死的故事也是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情节。”可见,这个人物的确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共鸣。而造成鸣凤悲剧的原因就更加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参考文献:
  [1]巴金,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冰心.中西戏剧之比较,晨报副刊,1923年4月11日-14日.
  [3]张慧珠.巴金创作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4]汪应果,巴金论,转引第158.
其他文献
摘 要: 威廉·埃勒里·钱宁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牧师,有深刻的和平观。他认为战争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战争的起源来自于人性和一些错误的观念等,主要是人的道德本性,避免战争也应主要从道德方面着手。他认为面对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如果没有别的办法阻止,就必须奋起反抗。钱宁参与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平协会。  关键词: 威廉·埃勒里·钱宁 战争 和平  威廉·埃勒里·钱宁(William Ellery
摘 要: 生命存在着某种既定的模式,即经历着永无休止的矛盾性运动。本文借用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知识,从基源层:本我的矛盾运动;表现层:自我的现实历练;整合层:超我的矛盾性终结三个层面对小说《西游记》中生命存在的既定模式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小说《西游记》 生命存在 既定模式    一、引论  人生存在矛盾,我们注定要处于各种各样的矛盾中,矛盾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发展变化的总规律和总模式。小说《
摘 要: 海明威是一位伟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和极有个性的新闻记者。他在长期的新闻写作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新闻写作风格,被称为“海明威式的新闻”或“反式新闻”,他的行文反映了他当时摆脱传统新闻写作的套路,大胆运用文学技巧,敢于展示个性及他追求写作效果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 海明威 新闻写作 文学技巧  海明威在论及新闻反复谈到一种界限,这就是:新闻故事流逝,而写的作品则长存。他说:新闻“在做诚
摘 要: 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莫言运用了大量光线与色彩元素来建构文本。本文采用生态批评的方法,对小说中光线与色彩元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潜藏其中的生态主义意识,总结出莫言通过建构“地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并发现在这篇小说里所展现出的莫言朴素的生态美学意识。  关键词: 光线 色彩 《透明的红萝卜》 生态美学  莫言的小说中存在大量描写色彩的语言,这在其作品的题目
摘 要: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描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在禁欲主义的压制下,作为神职人员的男主人公拉尔夫始终背负着生命的十字架:在现实之此岸世界和宗教之彼岸世界的交叉地带,他对于宗教与生俱来的热爱和黯然滋生的尘世之爱不断发生着矛盾和冲突,这两种爱伴随了拉尔夫神父的大半生时间。在此期间,他不断经历着艰难的选择和自我的剖析,最后终于在临死前得到了解脱。  关键词: 荆棘鸟
摘 要: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他对于人类心灵的思考和对生活状态的探索。他一方面受到超验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又难以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本文通过霍桑在其短篇小说《人面石像》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矛盾,探讨其对超验主义的批判继承。  关键词: 霍桑 人面石像 超验主义  霍桑家世代都是虔诚的清教徒,深受此影响,他在内心深处始终以带有宗教色彩的善恶观念来探索
摘 要: 项目教学法的主线是项目,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其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本文鉴于编辑出版专业的特点,以电子与网络出版课程为例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并对项目教学法在编辑出版专业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编辑出版专业 项目教学法 应用  一、编辑出版专业的特点及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编辑出版专业是一门对理论与技能都要求较高的一个专业,主要用于
摘 要: 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是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学生辅导员是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生辅导员自身素质建设和职业发展规划尤为重要。  关键词: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自身素质 职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
摘 要: 称谓是社会中人际交往在语言中最系统、最直接的反映。称谓不仅能够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各方面因素,还可以大致获悉使用者以及使用对象的地位以及精神风貌。而将作为封建社会中身份最为独特的历代帝王的自称词作为研究对象,我们更可以清楚地洞悉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及时代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称谓语 自称 帝王 古人 朕  语言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作为区别人类与
摘 要: 初中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教给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让学生乐读,会读,善读。这样,学生将欣然踏上自主阅读的快乐旅程。  关键词: 初中学生 自主阅读品质 培养方法  关于读书,有太